今年,公主嶺市計劃播種的435.4萬畝大田玉米正式進入播種階段,在朝陽坡鎮種糧大戶李振軍的農田里,一臺拖拉機正沿著300多米長的田壟有條不紊地旋地、施肥、播種。與以往農機作業不同,駕駛室里方向盤自動調整著行駛方向,操縱桿自動切換檔位,操作著拖拉機進行耕作。原來,這是無人駕駛系統的拖拉機正在田間作業。

李振軍是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每年玉米種植面積都在3000畝以上。今年,他與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合作,采用無人駕駛農機進行農業生產。

看到裝有導航系統的農機不需要有人駕駛,可以根據設定路線勻速行駛,比以前憑經驗操作更精準,李振軍對這套“良機”贊不絕口?!斑@臺拖拉機配備了北斗衛星導航,可輕松自動無人駕駛,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產效率。我只需在顯示屏上把作業寬度、行間距等設置好,拖拉機就會自動直線行進,進行播種、起壟、接行等作業?!?/p>
引進無人化技術、智能機器人、大數據智慧決策等新型手段,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變革,成為破解現代農業發展瓶頸的重要途徑之一。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陳國雙介紹,作為融合信息化技術的現代農機裝備,無人駕駛拖拉機以其數字化、智能化和網聯化技術,全方位展示自動啟動、操作農具、動態障礙自動避讓等一系列“獨門絕技”,大大提高了耕種作業質量和工作效率,精準度高,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種子利用率,解決了傳統人工耕田所帶來的平整度不一的難題。
近年來,公主嶺市緊緊圍繞加速推進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大力鼓勵農業生產“機器換人”,著力提升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積極引進無人駕駛拖拉機等一系列新型農機具,讓農田耕作、收獲更輕松便利、更富有實效。
如今,隨著智慧農機以及各種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昔日的“汗水農業”正變為高效高產的現代“智慧農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無人駕駛農機解放了農民雙手,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科技讓種田不下地成為現實。今年,公主嶺市在“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中,“無人駕駛”和北斗導航系統播種面積達6000畝以上,截至目前已完成93%,預計5月15日全部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