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展服務升級行動,圖為公主嶺市人才公寓效果圖。

位于長春國家農高區的吉林省農科院里,工作人員在進行科研試驗。

開展就業助力行動,舉辦高校畢業生招聘月線上招聘會,直播送崗。
李玉、趙春江、榮廷昭、王秋舉、李穆、李淑芳、陳國雙……這些聽起來陌生且普通的名字,在長春國家農高區卻個個是寶。他們之中有院士、有學者、有工程師,都是一頂一的學術泰斗、技術“大拿”。
這些人來自中科院、吉林省農科院、吉林農業大學、中科院東北地理與產業生態研究所等單位。在科研崗位上,他們是攻堅克難的技術派;大學課堂上,他們是傳道解惑的教師;在工作上,他們又身先士卒的業務帶頭人。
如今,這些平時難遇的高端技術人才,集聚在長春國家農高區,智“薈”于黑土地的田間地頭,以科技帶動農業發展,以技術引領增產增收,讓長春國家農高區打造人才高地的目標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提高站位,突出人才支撐作用
發展的關鍵在人才。
近日,記者走進公主嶺市南崴子村藍谷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遠遠望去,一株株翠綠的水稻幼苗正在溫暖的育苗大棚里茁壯成長,靜靜等待著插秧時刻的到來。
“傳統種植方式產出的大米,市場價每斤2.6元左右?!焙献魃缋硎麻L趙春雨介紹說:“自打和吉林農業大學教師王秋舉在這片試驗田里研究‘稻漁種養結合技術’,并成立稻漁科技小院后,田里產的蟹田米因少用農藥、少施肥,品質得到大大提高,市場價每斤能賣到5元。同時,每畝地還能產出30斤左右稻田蟹,大大增加收益?!?/p>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王秋舉的技術推廣,農民們知道了如何在稻田里養殖螃蟹,每公頃能增收1300元左右,真正見識到了“一地兩用、一水雙收”的科技種田威力。
“希望可以在兩到三年內,將這項技術轉化成實際的生產力?!蓖跚锱e充滿憧憬地說。
吸引人才,吸引高端人才,尤其是現代農業人才,這是公主嶺市在謀劃長春國家農高區發展之初就定下的原則。
為打造人才高地,公主嶺市相關部門出臺《加快吉林長春國家農高區人才集聚若干政策》,打造“1+3”人才政策體系。他們圍繞扶持創新創業、提高待遇保障、發揮市場作用、優化服務環境四個方面,謀劃制定了10條政策,進一步激發了人才創新創業熱情,大大凸顯了對人才支撐作用重要性的認知。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引進院士4名,柔性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67人,面向社會招錄10人、機關內遴選4人……長春國家農區全力以赴引進院士、世界級水平科學家等7類高層次人才,力爭3年引進1000名高層次人才。
如今,在公主嶺市的不懈努力下,長春國家農高區的人才引進工作成績斐然,為農高區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搭建平臺,助力人才就業創業
人才的發展在平臺。
在吉林省農科院有一個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心,近日,在負責人李淑芳的帶領下,記者來這里開了眼界。
“這里有的‘老種子'達幾百年歷史了,全是我們入農戶家收來的,我們啟動了保護種子的行動?!币淮蜷_低溫種子庫的大門,一股冷空氣讓記者有點猝不及防,不禁打了個寒戰?!拔輧瘸D炅阆?度,我們都習慣了,還有超低溫庫,零下十幾度?!崩钍绶颊f:“夏季的時候,要隨時換工作服進入,忙起來的時候啥都顧不上,就想把種子研究透?!?/p>
目前,為滿足發展需要,吉林省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心新址的基建項目已完成,新庫正在調試運行。建成后,可利用機器人達到自動存取種質資源,新庫存儲種質資源數量可達到20萬份。
獨特的資源和地理優勢,使吉林省農科院這個省級科研單位一直扎根公主嶺?!斑@里有我想要的平臺,這里有我施展抱負的機會!” 吉林省農科院已經成為農業高端人才的匯聚地,為長春農高區農業的發展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這僅是一個縮影。長春國家農高區高度重視人才創業平臺的搭建,吸引人才集聚,積蓄更強發展動能。
為實現人才雙向交融的效果,長春國家農高區大力實施“農高人才戰略引進工程”。
“我們推出了人才集聚政策、鄉村振興人才政策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政策3個人才政策,分量實足,誠意滿滿?!惫鲙X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長春國家農高區有科技人才大展才華的廣闊平臺。通過招商引資、科研合作、柔性引進等多種方式,圍繞扶持創新創業、提高待遇保障、發揮市場作用、優化服務環境等四個方面,制定了“黃金十條”,在落實省和長春市政策待遇基礎上,進一步給予配套優惠,釋放政策“疊加效應”和“倍增效應”。
長春國家農高區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也直接影響到了企業自身。
“我們很舍得投入科研經費,每年都會拿出30%的費用去搞科研,希望通過科研人才的力量,將種業發展得更好?!碑斚?,吉林省鴻翔農業集團正在全力推進鴻翔種業高新技術園一期項目建設,項目負責人程永奇表示:“先進的生產線建設完畢,需要優秀的人才去操控,我們愿意招聘更多的人才?!彼f,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吸引科技人才就業創業的優秀平臺,讓其服務公主嶺、服務長春、服務吉林。
優化政策,推動人才引育留用
好的政策,加上全方位、專業化的服務是人才“引、育、留、用”的關鍵。
在增強政策對人才的吸引力上,公主嶺市在長春國家農高區的發展謀劃上也是竭力彰顯求賢若渴、招賢納士的誠懇姿態,用真金白銀攬鳳入巢。據介紹,來這里的人才,符合條件的博士后、博士、碩士最高可享受50萬元、40萬元、25萬元補貼。同時,為調動企業和中介組織引才積極性,對引才工作貢獻突出的企業和中介組織,給予5萬元至10萬元獎勵;對引進世界級水平科學家的企業和中介組織,每引進1人,給予50萬元獎勵。
為建設一流人才集聚地,優化人才服務環境上,公主嶺市十分關注人才的“家鄉情結”,注重以情引才、感情留人,讓人才暖心、安心、舒心,并開展了服務人才“四項行動”。
——政策上門行動。常態化開展人才政策“進園區、進企業、進中介、進高?!?,讓人才政策及時送達到各類人才手中。
——服務升級行動。成立產業人才服務專班和科技成果轉化跟蹤服務專班,密切與科研人才及團隊的溝通聯系,力爭科技轉化成果在農高區實現落地、推廣和產業化。
——人才走訪行動。成立人才走訪專班,編制域內外專家人才目錄200人,通過招商引資、領導干部對接包保等方式實地拜訪、網絡溝通,真心實意為人才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就業助力行動。加大優質崗位開發力度,吸引高校畢業生前來創業就業。探索“事業編制企業用”,滿足企業發展急需的高層次專業人才需求。
暖心的服務,讓人才有了用武之地的同時,還深受感動。
“我切實扎根到了田間地頭,一年的時間要在‘智慧農場’工作200多天?!敝锌圃簴|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陳國雙對記者說:“農高區為我們提供的住宿條件非常好,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就是專心搞科研?!?/p>
都說人往高處走,要將“高人”引入發展中的長春國家農高區,需要的是非同一般的魄力和決心。
“在企業打拼靠的是實力,可是發展中的企業如何有份就業保障?這讓人才有點望而卻步?!泵鎸σ庞龅降膶嶋H問題,長春農高區也是毫不避諱,抓住問題深度分析,推出就業助力行動,加大優質崗位開發力度,吸引高校畢業生來長春農高區創業就業。探索“事業編制企業用”,滿足企業發展急需的高層次專業人才需求。
“聚農高,德行天下;納人才,九鳳來儀”。長春國家農高區需要人才、渴望人才、有條件成就人才,正用實際行動,努力與人才進行著雙向奔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