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普惠金融: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器”2023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長春論壇在南湖賓館舉行。本場論壇由吉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特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銀行家》雜志社主辦,吉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為指導單位。

普惠金融的包容性發展宗旨契合了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其所關注的鄉村振興、幫扶小微等領域都事關中國式現代化的成果。吉林銀行站在新起點,持續探索普惠金融服務的新發展理念與發展路徑,改善金融結構、拓寬投資渠道、推動技術進步提升金融效率、夯實金融系統穩定的微觀基礎,從而充分發揮金融體系功能,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全面達成。

近年來,吉林銀行積極落實普惠金融,優化金融服務。發展普惠業務的同時兼顧其政策性和商業性,致力于解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小微客戶量身打造“吉商數貸”,集成在線精準測額、極速審批放款、智能風控、融智賦能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金融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線上申請、大數據審批、極速放款”的數字普惠信貸服務。作為國有控股銀行,吉林銀行將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專業性貫穿自身發展始終。同時,吉林銀行全方位探索商機,按照收益風險匹配的基本原則,把普惠業務做成一項收益可觀的業務,從而實現普惠業務的持續高質量發展。吉林銀行董事長秦季章表示,構筑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銀行發展體系,是吉林銀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增強金融發展韌勁和穩定性的內在要求。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需要銀行不斷擴充服務群體,增加金融服務的普適性。一方面,應通過運用現代金融科技等手段,進行科技賦能,提升普惠金融的覆蓋面,尤其需要有效覆蓋中小微企業和弱勢群體;另一方面,應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滿意度。
吉林銀行將普惠業務作為銀行轉型的重點之一。從戰略轉型的高度做好頂層設計,加大人財物等資源投入,構建平衡風險和收益的經營管理體系。在金融科技時代浪潮中,充分運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數字化、智能化營銷獲客、貸款審批、貸后管理等先進技術。下一步,吉林銀行將重點圍繞吉林省優勢產業拓展普惠業務,包括一汽供應鏈、醫藥產業鏈、千億斤糧食工程、千萬頭肉牛工程等。針對吉林農業大省強省建設,現今正在松原、通化兩地試點,試圖與政府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體系化的金融支持農業和鄉村振興的可復制模式。

普惠金融以包容性發展為初衷,在減少貧困、彌合城鄉差距、引導要素流動、維護社會公平等方面均彰顯了金融溫度,而這些恰是中國式現代化內涵中的重要元素,兩者在價值旨歸和生成邏輯方面具有高度的內在一致性。吉林銀行在推進普惠金融的進程中積極發揮正面影響,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因企施策”“量身定制”,集中體現了金融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要求,運用數字金融賦能數字經濟,并將金融健康理念融入高質量發展全過程,以金融力量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以實際行動落實好新時代新征程上金融業的重要職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