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銀行走穩走實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守惠民初心 潤澤百業千家-新華網
<tt id="ggggg"><table id="ggggg"></table></tt>
  • <li id="ggggg"></li>
  • <tt id="ggggg"></tt>
  • <li id="ggggg"></li>
  •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30 11:43:25
    來源:新華網

    吉林銀行走穩走實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守惠民初心 潤澤百業千家

    字體:

      普惠金融在中國走過了十載奮進路。

      在此期間,吉林銀行積極響應政策號召,一直腳踏實地“做著實事”。從戰略引領到普惠貸款力度,從惠企紓困政策到創新金融產品,持續提升普惠小微、鄉村振興的金融服務覆蓋面、可得性和便利度。

      實際上,普惠基因始終深植在吉林銀行的血脈之中。

      作為省內唯一一家城商行,自成立以來,該行始終堅守“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三個定位,秉承“真做普惠、做真普惠”的發展理念,服務小微、服務普惠早已成為各級機構、員工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為。

      一組組數據充盈著普惠民生的“吉行”溫度:自成立以來,吉林銀行累計向超過6萬余家小微企業投放普惠貸款,金額超過6100余億元,特別是自2018年原銀保監普惠型小微貸款監管考核以來,余額、增量吉林全省持續占比第一,連續五年監管達標。榮獲十佳普惠金融服務創新獎、全國十佳普惠金融城商銀行等殊榮。

      對如今的吉林銀行而言,普惠金融既是舍我其誰的使命擔當,也是自身求生存、謀發展的關鍵一招。

      施足底肥 為鄉村振興“蓄能加勢”

      吉林是農業大省。作為在這片沃土誕生、成長的本土金融“主力軍”,吉林銀行堅持把服務鄉村振興作為全行服務的重要使命,循著這一初心,該行持續加大資源投入,延伸服務觸角,強化科技賦能。

      金秋十月,廣袤的田野里,遍地黃澄澄的玉米簇擁成金色的海洋,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案兄x吉林銀行為我們送來了‘及時雨’,不僅解決了難題,也為我們以后的發展吃下了‘定心丸’?!鼻部h安字鎮前上村書記李成功高興地說。

      前上村黨支部黨領辦合作社共種植40余公頃黏玉米。今年春耕期間,合作社購買種子、化肥等農資出現了資金缺口。得知這一情況后,吉林銀行主動上門對接需求,安排專人辦理,優化辦貸流程,并發放首筆吉林銀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惠農貸款”。得到貸款后,前上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40余公頃高標準農田玉米得以順利完成種植。

      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普惠金融首當其沖。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是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重要內容。

      在吉林省實施“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的背景下,吉林銀行在省內同業率先推出“活體抵押貸款”產品,以牛、羊、豬、鹿等牲畜為擔保,為畜牧企業及農戶解決融資需求。去年,該行在全省打造了17家肉牛產業支行,下放審批權限,縮短審批鏈條,執行最低優惠利率,今年相關政策已推廣至所有縣域支行。同時,吉林銀行在金融同業率先帶頭主動承擔肉?;铙w抵押貸款監管費,每年幫助客戶降低融資成本近1000萬元。截至10月末,肉牛產業貸款余額72.88億元,貸款余額和增量居省內同業首位。

      回答好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還要緊緊依靠金融創新。在產品創新方面,吉林銀行打造“吉企成長”普惠金融產品體系,單列鄉村振興類子產品系列;在銀政合作方面,結合縣域產業特點,推動“一縣一業”惠農貸款業務落地;以惠農金融服務站為前沿陣地,推動“整村授信”業務落地,實現服務不出門、取款不出村、村村有站點、戶戶有授信;在同業合作方面,加強與吉林農擔、吉農金服等合作,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需求,與永安期貨公司探索“期貨+保險”模式,創新金融支持生豬產業發展新路徑。

      線下打通金融服務鄉村“最后一公里”,線上創新驅動數字金融“加速度”。截至10月末,吉林銀行涉農余額838.13億元,本年累計投放451.92億元。

      增面擴量 金融“活水”助力小微“強韌性”

      眾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承載著國計民生,代表著萬家燈火,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服務對象。但普惠小微客群“小而散”的特點,決定了其需求的多樣性。要想真做小微、做真小微,顯然并非易事。

      如何精準破解小微企業“兩難”問題?在多年深耕小微企業的過程中,吉林銀行一方面下沉服務重心,狠抓真小真微,研發推出專設信貸產品,另一方面運用金融科技整合大數據信息,提升金融服務的精準匹配能力和服務效率,持續推動小微金融服務增量、擴面、提質。

      “過去看能不能貸款,就是看抵押。如今,一部手機,一張營業執照,不到一天,不交額外費用,貸款就到了?!遍L春市民趙華夏激動地說。

      趙華夏經營著一家海鮮超市,由于需要擴大經營規模,急需一筆資金投入。他咨詢過多家金融機構,但是由于沒有有效抵押物,所以一直沒有成功貸到資金。吉林銀行“新普惠”微貸團隊在了解情況后,為其提供了“吉惠貸”貸款產品,有效幫助他解決了融資難題。

      “吉惠貸”不再唯抵押唯擔保,可以使有生產經營融資需求的小微客戶以自身信用就能獲得貸款資金。產品上線90天以來,累計受理客戶申請2454筆,為205戶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提供資金支持5568萬元,實現平均單筆辦理時效24小時。

      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

      “沒想到在我們有資金需求時,吉林銀行能克服我們企業成立時間短的困難,積極與我們對接,而且快速發放貸款,讓我們把企業做大做強的信心更足了!”吉林睿圣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井立超感慨地說。

      吉林睿圣科技以生產酵母系列產品為主,具有多項技術專利,在同行業中有較高的技術影響力。但該公司與其他初創型、成長型企業一樣,也存在著輕資產運營、重資金投入的特點,急需通過金融機構融資幫助解決擴大產能的資金缺口。在了解公司的科技實力和資金需求后,吉林銀行松原分行將其列為“戰略客戶”,對睿圣科技進行資金注入,解決該公司的燃眉之急。

      在普惠金融探索實踐中,吉林銀行堅持深耕小微板塊,向微貸客戶、成長型客戶兩端延伸,圍繞“微貸客戶、小微客戶、成長型客戶”三大目標客群,制定差異化授信政策,并依托政府、擔保、產業集群、數貸四大平臺實現批量獲客,推動普惠貸款擴面上量。針對小微企業普遍缺乏擔保物的情況,吉林銀行打破“抵押物崇拜”,研發推出吉惠貸、結算貸、創客貸、吉商數貸等多款無抵押、純信用的信貸產品,建立“吉企成長”產品體系,形成普惠金融品牌。尤其是今年剛剛推出的吉惠貸,該行計劃將其打造成服務小微企業的明星和拳頭產品,未來三年投放100億元以上、服務小微客戶超過3.5萬戶。

      不止如此,吉林銀行還推出專屬綠色通道,及時滿足客戶金融需求。提供專享減費讓利,免除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的評估費、抵押費、保險費、公證費,協調相關部門為符合標準的小微企業提供貼息服務。圍繞科創金融,把一批初創型、成長型企業優選出來拓展為戰略客戶,為其量身定制一攬子融資方案,在發展的路上與客戶“一起成長、一起分享”。

      科技賦能 打通堵點服務增效

      “申請下來‘吉商數貸’,我們不用再為資金周轉困難犯愁了,企業也可以安心搞經營了?!遍L春市某農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道。該企業為水稻初加工企業,需定期向農民大量訂購水稻,由于自有資金不足,無法及時支付,在企業一籌莫展之時,吉林銀行得知企業情況后主動與其對接聯系,并向企業推薦了吉商數貸平臺項下產品“吉商信用貸”,線上申請,自動審批,無需抵押,當天放款。

      “吉商數貸”是吉林銀行專門為小微客戶量身打造,集成在線精準測額、極速審批放款、智能風控、融智賦能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金融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線上申請、大數據審批、極速放款”的數字普惠信貸服務。該平臺的重要特色就是集合了較多行業領先經驗和創新技術,將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平均辦理時長縮短了50%,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路”。同時,構建了數字化的信貸審批體系,在提升80%審批效率的基礎上,對信貸風險實現了有效管控。截至2023年10月末,“吉商數貸”平臺累計為小微企業授信2436筆,授信金額237631.3萬元,發放金額200439.1萬元,貸款余額183091.1萬元。

      9月15日,吉林銀行憑借“吉商數貸”項目在業務模式及風控管理上的數字化創新,獲得由全球知名數字化轉型咨詢分析機構IDC(國際數據公司)頒發的“2023 IDC中國年度未來企業”大獎。

      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往往具有“短、小、頻、急”的特點,而數字化的本質功能是防控風險,降低獲客、操作、運行等各項成本,最終還是回歸到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上??梢钥吹?,在服務普惠客群中,吉林銀行借助數字化經營理念和金融科技的賦能,不斷加大投入,不斷探索新模式,不斷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了小微金融服務的可得性、精準度及貸款審批的效率。

      吉林銀行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應用,優化金融服務供給側結構,提升金融服務的精準匹配能力和服務效率。一方面,積極響應市場需求,搭建全流程智能信貸支撐平臺,針對不同客戶特點創新研發以“吉商數貸”為品牌的線上化的小微信貸產品,推出“微獲客”——小微企業貸款線上申請小程序,助力普惠金融向著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不斷邁進。另一方面,建設客戶風險預警系統、數字化信用評級及打分卡系統,開發小微線上貸后App,上線基于分布式、微服務架構的全流程一體化的新一代信貸與投資管理信息系統,用科技的力量為普惠小微業務高質量發展插上翅膀、保駕護航。

      機制保障 持續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近年來,引導銀行建立“敢貸、愿貸、能貸、會貸”機制,是監管政策的一大特點。吉林銀行在普惠金融業務上的多維度推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背后則是組織架構、隊伍建設、激勵考核不斷調整優化所帶來的支撐。

      為“行穩”普惠金融之路,在組織架構層面,吉林銀行從頂層設計入手,早在2009年便成立城商行系統首家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從此開啟了小微企業專業化經營之路,開創了行業先河。彼時,多家體量相當的金融同業紛紛前來交流取經、互相觀摩,在業內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吉林銀行進一步結合當地實際,幾經改革變革,圍繞普惠金融工作職責持續優化總、分、支組織架構,管理體系不斷優化完善,讓金融服務真正得以下沉,有特色的小微金融發展之路逐漸清晰。

      在隊伍建設層面, 吉林銀行沉下心來,在全行率先開展“專人、專業、專注”的“專家治貸”模式創建工作,建立客戶經理隊伍資格準入機制,同時結合2020年以來開展的零售變革經驗,進一步強化條線隊伍管理,建立“紅黃牌”機制,激發客戶經理工作積極性和狼性營銷精神。按照“統一集訓+實踐歷練”模式,建立特色戰訓營培養機制,隊伍面貌煥然一新,單體產能不斷提升。

      在激勵考核層面,吉林銀行充分利用專營牌照優勢,建立客戶經理等級管理體系,持續推動客戶經理考核改革,考核與個人業績掛鉤,業績優先,多勞多得,確保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同時,明確業務導向,強化支持普惠業務投放力度,發揮激勵費用的引導作用,在保證激勵費用向一線營銷人員傾斜的同時,及時予以兌現,最大程度激發人員積極性。

      傾斜更多激勵,輔以盡職免責。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吉林銀行建立了與客戶經理個人業績直接掛鉤的多勞多得績效分配機制及業績激勵機制,僅用4個月時間就提前完成普惠專業貸款年度增量計劃。

      乘勢而上,努力譜寫普惠金融新篇章

      致力于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讓群眾最廣泛地感受到金融溫暖,是發展普惠金融的應有之義。

      對中小銀行而言,做普惠金融有天然的優勢,也存在弱勢。優勢在于,相比大行,中小銀行扎根地方,更了解區域發展特色和優勢,市場份額和覆蓋率更高。同時,機制靈活、決策鏈短、產品服務更能滿足金融需求;而劣勢在于,中小銀行資金成本高,科技賦能有限,配套資源稟賦不如國有大行,風險抵御能力較差等。

      識變、應變、求變。

      “吉林銀行始終恪守金融為民宗旨,在責任踐行中堅守初心、創造價值。下一步將精準聚焦普惠金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信貸投放,創新服務模式,夯實平臺獲客拓展增量,強化風險管控,創新人員培養模式,持續提高金融服務的廣度、精度和深度?!奔帚y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吉林銀行把自身的高質量發展與吉林省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重點圍繞一汽供應鏈、醫藥產業鏈、千億斤糧食工程、千萬頭肉牛工程等重要產業拓展普惠業務。針對農業強省建設,該行將通過“線上+線下”,創新鄉村振興信貸產品,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打造金融“土地銀行”模式。此外,吉林銀行計劃未來三年選擇支持2000戶成長型中小微企業,不僅作為普惠業務的重要增長點,而且要培育成未來公司業務的基礎客戶。

      向上生長、向下扎根,普之城鄉,惠于民生。未來,伴隨金融資源進一步投入、科技進一步創新,服務模式進一步優化,吉林銀行普惠金融發展更加值得期待。

    【糾錯】 【責任編輯:邵守志】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