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新觀察丨吉林: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筑牢振興底氣-新華網
<tt id="ggggg"><table id="ggggg"></table></tt>
  • <li id="ggggg"></li>
  • <tt id="ggggg"></tt>
  • <li id="ggggg"></li>
  •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19 14:21:35
    來源:新華社

    吉林新觀察丨吉林: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筑牢振興底氣

    字體:

      新華社記者 薛欽峰

      鄉村的滴灌帶加工廠里,工人開始生產;萬頭牛場的屠宰流水線上,一箱箱分割后的牛肉即將上市;加工產業園里,各類農副食品正裝車發運……“貓冬”時節的黑土地,正涌動發展熱潮。

      今年以來,提產能、補鏈條、強供給、建平臺、興業態……吉林以現代化大農業為發展方向,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構建多元農產品供給體系,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持續筑牢振興發展底氣。

      提產能:當好糧食安全“壓艙石”

      時至年底,正是糧食銷售旺季。在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大農長豐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正將加工包裝好的一袋袋大米裝車發貨。今年,合作社的水稻迎來了豐收?!皯盟緬佈硇录夹g,增產10%以上?!痹摵献魃缲撠熑死钣⒈笾钢鴤}庫里的水稻拋秧機說。

      水稻有序拋秧技術是這幾年吉林省推廣應用的水稻增產新技術。今年,吉林省強化高質高效農機及配套農藝應用,加大水稻拋秧機、大馬力拖拉機等先進農機推廣。在位于四平市的吉林中聯重科智能農機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一臺臺水稻拋秧機陸續下線。這兩年,該公司的上百臺水稻拋秧機交付給各地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水稻有序拋秧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

    10月11日,在吉林省公主嶺市,農民正在收獲玉米。(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去年以來,吉林省推進“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構建良田、良法、良種、良技工程建設,促生產提產能。2023年,吉林省糧食產量達837.3億斤,創歷史新高,單產居全國糧食主產區第1位,連續三年穩定在800億斤以上。

      在吉林省長嶺縣,流水村新建的滴灌帶廠剛剛完成設備安裝和調試。寬大的廠房里,十余名工人正在生產線前接受操作培訓,即將開始生產。

      流水村合作社今年通過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每公頃玉米收獲超3萬斤,比普通農戶增產8000斤以上。流水村計劃明年集約更多土地推廣新技術?!暗喂鄮枨蟠蠓黾?,外購不如自己生產,能節省一大筆備耕資金?!痹摯妩h支部書記于長建說。

      吉林省乾安縣也正為明年實施20萬畝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忙碌著。當地農業部門選取高標準農田規劃多個“水肥一體化+密植”示范區。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馮立國說,趁著備耕期加大對技術宣傳指導,為明年工程落實和產能提升做好準備。

      今年吉林在產糧大縣開展糧食單產提升行動,新增“水肥一體化+密植”234萬畝。吉林農業干部說,僅此一項技術就可為吉林增加10億斤糧食產能。吉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德明說,繼續實施糧食單產提升行動,推廣重大增產技術,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

      強供給:打造“中央廚房”

      作為農業大省、糧食大省、畜牧業大省,吉林山水林田湖草等資源稟賦獨特,是全國的“大糧倉”“大肉庫”。作為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畜牧產品供應地,吉林正加快形成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多業并舉的產業體系,通過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把黑土糧倉打造成“中央廚房”。

      吉林農安不僅全國產糧大縣,這幾年也逐漸成為肉牛養殖大縣。在該縣巴吉壘鎮的 公司,存欄肉牛超4萬頭。企業不僅屠宰分割銷售牛肉產品,開展多種牛肉菜品。在產品展示柜里,黑胡椒口味牛排、牛肉丸、燉牛肉等預制菜品琳瑯滿目?!皩崿F從牛肉到牛肉食品全鏈條發展?!痹撈髽I負責人宋廣文說。

    工人在吉林省農嫂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加工鮮食玉米。(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吉林省實施“千萬頭肉?!惫こ桃詠?,肉牛飼養量連續兩年保持10%以上增速,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肉牛生產基地之一。不僅是賣活牛,這兩年吉林越來越多的肉牛食品推向全國市場。

      在吉林省皓月集團現代化屠宰生產線上,肉牛被精準分割成眼肉、肋條等數十種牛肉產品。從鮮肉到熟食,再到蛋白粉等產品,這家肉牛養殖加工企業通過精深加工將一頭?!俺愿烧簟?,把數十種牛肉制品推向人們餐桌。

      一方水土滋養一方特產。吉林是玉米主產區。這兩年,吉林把玉米主食化作為重要發展方向,正成為玉米食品重要供應地。

      在全國產糧大縣吉林公主嶺的農嫂食品有限公司,一穗穗加工好的鮮食玉米正裝箱并發貨。企業每年加工鮮食玉米超1億穗,實現全年不停工,不僅賣向全國,還賣到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在農業大市吉林四平,這里年產玉米等糧食作物近百億斤。如今,從鮮食玉米到玉米面條、玉米粥、玉米油等精深加工食品,四平市各大加工企業推出百余種玉米主食系列產品、菜品和預制食品,初步構建了以農副產品加工、食品制造為主的現代食品工業體系。

      農業產業由粗到精、由短到長、由單一到復合,吉林省通過踐行大食物觀,推動農業擴規模、增效益,建設全國高端食品加工基地。

      興業態:把農業做成現代化大產業

      在四平市鐵東區南三經街上,有一條新建成的以玉米食品為主題的四平玉米主題街區。在這里玉米主食、零食,玉米飲品及各式玉米產品品類齊全,集生產加工、流通銷售、餐飲娛樂、文創展示等功能于一體,吸引數十家玉米食品企業在此經營。吸引眾多市民和游客在此品嘗玉米“大餐”。

    2023年9月,四平玉米主題街區人頭攢動。(新華社記者 薛欽峰 攝)

      而在位于長春農安經濟開發區,吉林省燒鍋豆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飄出陣陣豆香,又一批豆制品即將制作完成,運往各地市場。作為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這個開發區里聚集著糧食加工、畜禽加工、果蔬加工等領域的50余家企業,年產值超30億元,形成從作物種植到加工、品牌銷售的三產融合發展。

      建平臺、興業態、樹品牌,近年來,全省建設玉米水稻、肉牛肉羊、雜糧雜豆、梅花鹿等“十大產業集群”,通過引導企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實現產業業態豐富,企業抱團發展。

      經過多年的品牌打造,吉林長白山黑木耳逐漸名聲在外。如今,這些大山里的“山珍”,正通過完善的電商服務體系走向全國各地。

      過去,這里的商戶靠對接經紀人銷售木耳。這幾年,當地打造食用菌產業聚集區,建成示范園區和12個村級和鎮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黃松甸鎮依托食用菌產業園區發展多種業態,聚集近百家電商企業。實現年產值超10億元。

      黃松甸黑木耳市場年吞吐量約3.7萬噸,年交易額達30億元,帶動黃松甸鎮95%以上農戶從事食用菌相關產業;雙陽梅花鹿全產業鏈產值突破65億元、品牌價值超過60億元;人參產業綜合產值突破600億元……

      目前吉林“十大產業集群”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709戶,帶動農戶達200萬戶,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19個。一批農產品品牌正成為吉林各地縣鄉主導產業,有效拉動了地方經濟增長。

    【糾錯】 【責任編輯:黃維】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