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返家鄉”搭建高校學子筑夢平臺-新華網
<tt id="ggggg"><table id="ggggg"></table></tt>
  • <li id="ggggg"></li>
  • <tt id="ggggg"></tt>
  • <li id="ggggg"></li>
  •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2/01 11:28:52
    來源:新華網

    蛟河市“返家鄉”搭建高校學子筑夢平臺

    字體:

      1月26日,蛟河市“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對接儀式在市委會議中心召開,100名參加實踐的蛟河籍高校大學生生和20余家單位參加了活動,這已經是蛟河市連續第七年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蛟河的“返家鄉”系列活動,并不是一直這樣“火爆”,從最初的“智勝未來”、“歸故里”、“揚帆計劃”,到如今的“返家鄉”實踐,也經歷了相對漫長的探索和嘗試,從最初的只有2人參加,到如今的130余名大學生報名、100名學生上崗,從自主謀劃開展,到共青團系統主導、全市各個部門參與的全市性活動,蛟河市共青團用不懈的堅持和努力,為高校學子搭建起了成長成才的筑夢平臺。

      積極探索謀劃,為學子創造實踐平臺。蛟河共青團一直將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吸引人才返鄉、助力青年成長的重要舉措。2017年,蛟河團市委與長春光華學院積極對接聯系,研究制定了“智勝未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引入兩名學生到團市委開展了為期一年的崗位實踐活動,拉開了校地合作的序幕。2020年,作為全國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試點,蛟河的“返家鄉”實踐活動已經初具規模,在參與的26名大學生中,更是有兩名東北師范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的在讀博士生,團市委獲得了當年“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全國優秀組織單位。截止目前,共有600余名大學生參與了實踐活動,蛟河團市委分別于2020年和2022年兩次被團中央授予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優秀單位。

      發揮組織優勢,為學子拓寬活動平臺。實踐活動開展初期,團蛟河市委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如何開發更多實踐崗位,引導學生能在較短的實踐期間,盡快融入到工作環境中。隨著活動規模的不斷擴大,活動體系的不斷成熟,團蛟河市委開始謀劃如何結合團的職能優勢組織開展更多活動,累計利用和籌集資金100余萬元,先后組織開展了“微心愿”“愛心冰箱”“關愛孤寡老人”“關愛留守兒童”等志愿服務活動,建立校地合作共建基地,吸引吉林建筑大學、長春光華學院到蛟河多次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圍繞中心工作,利用高校優勢資源,開展貧困戶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環境美化、支教等活動,得到了有關部門和各級領導的支持和認可。

      立足區位實際,為學子搭建返鄉平臺。實踐活動中,團市委充分整合蛟河優勢資源,通過組織開展交流座談、學習調研和體驗參觀等方式,向返鄉和來蛟實踐大學生介紹蛟河特色農業產業、歷史文化元素、自然資源條件、現有優惠政策,引導廣大學子積極宣傳蛟河、投身建設蛟河,截至目前,已有10余名參加實踐大學生通過公務員考試、基層專干招聘等途徑回到蛟河,為蛟河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一些在讀參與實踐的大學生,積極對接學校與蛟河的校地合作共建,吉林建筑大學、北華大學、長春光華學院等多個省內院校與蛟河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寒暑假多次來蛟開展三下鄉等實踐活動。

      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共青團服務青年成長成才、助力蛟河振興發展的有力舉措,團蛟河市委將不斷夯實實踐基礎,探索創新舉措,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全身心地投入到“奮斗之年”的共青團工作當中去,在新征程上闊步前行、接續華章,為蛟河振興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糾錯】 【責任編輯:邵守志】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