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暖陽升起,清晨的懷德鎮三里堡子村被薄薄的霧氣籠罩,鱗次櫛比的大棚內,碧油油的蔥苗已連成一片,悄無聲息地孕育著農人們的希望。絲絲緩緩的蒸汽從濕潤的泥土中升騰,與香蔥的氣息交織在一起,清香撲鼻,預示著一年的好收成。

這幾天,是村里正忙的時候,大伙兒穿梭在大棚之間,相互配合、干勁十足。村黨支部書記李小甫跺了跺腳上的泥土,高興地指著眼前的香蔥大棚說,全村耕地面積364公頃,蔬菜面積244公頃,目前已有各類蔬菜大棚1708棟,其中80%的大棚都用來種植香蔥。去年產香蔥4萬噸,產值近2億元。
要說鄉村振興,首要的就是讓村民富起來??蛇^去的三里堡子村并不是“天資聰慧、骨骼驚奇”。李小甫回憶,三里堡子村原本只是普通的小村莊,家家戶戶守著人均不足兩畝的土地,種的瓜果蔬菜僅夠維持生計。望著這片“沉默”的黑土地,他憂心忡忡:緊巴巴的日子,啥時候是個頭。
為找到更適合村子發展的項目,李小甫四處奔走,甚至遠赴日本調研農業技術。2016年,幾經輾轉,他決定引進適合棚膜種植的香蔥,沒想到卻遭到村民們的強烈反對。面對質疑,李小甫扒了自家的地,領著村委班子帶頭栽蔥?!凹Y30萬元蓋的6棟溫室大棚,一年種三茬,兩年就回了本兒?!敝饾u打消顧慮的村民們一戶兩戶跟著種了起來。

談變化,說感受,該村二組“80后”種植戶青年于德深有體會。他說:2019年從沿海城市回到三里堡子村,如今經營著10余棟大棚,不僅還清了貸款,還成了年收入三四十萬的種植大戶?,F在,于德留在這里安了家,娶了媳婦,還生了個大胖小子?!坝H戚們叫他‘聰聰’,和‘蔥’同音,我也覺得是種蔥帶來的幸運?!?/p>
但是,致富的背后同樣引人思索,小小的香蔥怎么保障更多的村民一年四季都有錢賺?2021年春,張弢成為省政協駐懷德鎮三里堡子村第一書記,他的到來,為這個剛剛起步的村子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說,“那時,村里的香蔥產業發展迅速,但勞動力的短缺成了我們的瓶頸?!绷私馇闆r后,他通過與政府部門和周邊鄉鎮協調,為村里拉來了勞動力,不僅緩解了種植戶的用工壓力,還提供了3000多個就業崗位,帶動其他貧困村脫貧致富。
“別看香蔥不起眼,實際上很有市場!”種植戶李洪松表示,他是8年前經人介紹,來到該村從事香蔥種植的,刨除種、肥、人工等種植成本,每個收獲階段,蔥棚純利潤都能達到三四萬元。因香蔥產量高,帶動效果好,從育苗、管理、收獲各個生產環節都帶動了當地及周邊的務工人員,一年四季無農閑。

產業要振興,發展路子就得更寬。隨著產業規模越搞越大,新增的大棚只能建在屯子外圍,村民們紛紛“來訪”,要求解決缺水缺電的問題。去年,該村對棚膜園區進行電網改造升級,讓全村大棚都通上了水電。不僅如此,駐村工作隊和村委干部還在銷售渠道上進行了創新,產品不僅輻射周邊市場,還銷往全國各地,闖出了“東北香蔥第一村”的名號。
搭乘時代的快車道,富口袋,還要富腦袋。如今,“接受再教育,學習新知識,爭做新農人”成了種植戶的最大心愿。這幾年,駐村工作隊為村民對接省級和長春市科研單位,培養各類蔬菜種植人才和技術骨干36人,定期開展農技、電商、管理等培訓課程。
去年,農戶邢連寶和20多名鄉親一起參加市農廣校組織的“新興職業農民培訓”,說到即將領取的畢業證書,大半輩子都因“學歷不夠”而犯愁的他終于露出了笑模樣?!安坏巳硕际切±习?,人人還都可以是技術員?!彼吲d地說。
三里堡子村發展香蔥產業至今已有8個年頭了。冬去春來,每年春耕時節,農戶都在為好生活而努力、拼搏,看似年年如此,卻又年年不同?;蛟S和于德一樣,曾走過、看過、游過、待過不少城市和鄉村,卻什么都不如家鄉這條鋪滿希望和幸福的“康莊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