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科技助農金鑰匙,公主嶺市農業科技創新勢頭足-新華網
<tt id="ggggg"><table id="ggggg"></table></tt>
  • <li id="ggggg"></li>
  • <tt id="ggggg"></tt>
  • <li id="ggggg"></li>
  •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03 17:23:08
    來源:新華網

    用好科技助農金鑰匙,公主嶺市農業科技創新勢頭足

    字體:

      科技創新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公主嶺市,越來越多的農業企業開始重視科技創新,傳統農業與科技不斷碰撞出新“火花”,助力產業興旺、農民增收。

      走進吉林省農嫂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陣陣香甜撲鼻而來。幾十名工人正在有序作業,一穗穗鮮食玉米經過切割、清洗、蒸煮、塑裝等程序后,銷往全國各地,供不應求,深受消費者喜愛。

      好品質、好業績離不開科技創新。農嫂公司與江南大學合作建立了玉米、果蔬食品聯合研究中心,研發出真空充氮玉米粒、真空玉米杯、真空保鮮南瓜、真空保鮮地瓜等特色產品,獲得14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外觀設計專利。

      吉林省農嫂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介紹說:“我們引進美國FDA和USDA的甜玉米加工技術,包括日本的真空保鮮蔬菜技術,再因地制宜結合吉林省和企業實際進行改良。我們現在的數字化鮮食玉米產業基地,主要是把土質和種植方式進行改變,用的肥料都是有機肥。在加工過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和防腐劑,保證產品通過歐盟242項農殘檢驗和非轉基因檢驗,保證食品安全、質量和口感?!?/p>

      公主嶺“稻漁科技小院”是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采用“雙邊溝+分箱式插秧”稻田養蟹模式,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測深緩釋施肥等技術,既保證了河蟹的養殖環境,又提高了稻米的品質與產量。目前,“稻漁科技小院”通過馴化改良,成品稻田蟹從以前最大只能長到1兩左右到目前的1兩7到2兩,養殖效益直接翻番,蟹苗遠銷遼寧、黑龍江等地。

      吉林農業大學副教授王秋表示,“稻漁共生”是典型的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實現了生態循環、一水雙用、一田雙收,很好地解決了糧食安全和經濟效益的矛盾,又破解了漁業“要空間”“增品類”問題。同時,科技小院依托公主嶺稻漁農技協和藍谷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了線上技術培訓,培訓農業技術人才約1500人(次)、養殖戶近3000人(次),具有吉林特色的“雙邊溝+分箱式插秧”稻田養殖蝦蟹模式,已在全省推廣約10萬畝左右。

      在范家屯鎮乾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車間,工人們嫻熟地在生產線上操作,金黃的大豆經過清選、壓榨等工序變成金黃色的笨榨豆油,緩緩流入到成品罐里。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百姓對健康食品愈發鐘愛,笨榨豆油再次受到大眾青睞?,F在,合作社一天能生產1500斤豆油。公主嶺市黑土地優質無污染,得力天然稟賦的加持,種植出的大豆榨油口感好、顏色亮,而且我們結合現代技術對生產出來的鮮榨豆油進行脫水、脫磷脂、脫雜質等處理,既保留了豆油的原汁原味,又使豆油的營養成分不受破壞,色香濃郁厚重?!狈都彝玩偳剔r民專業合作社生產技術負責人介紹說。

      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我們持續加強對27名科技特派員和各鄉鎮(涉農街道)主管農業領導的業務培訓,全面提升科技特派員服務‘三農’意識,并積極組織科技特派員深入村屯和企業進行服務,全力打好公主嶺科技助農這張牌?!?/p>

    【糾錯】 【責任編輯:邵守志】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