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動力增能提產——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驅小井距提高采收率紀實-新華網
<tt id="ggggg"><table id="ggggg"></table></tt>
  • <li id="ggggg"></li>
  • <tt id="ggggg"></tt>
  • <li id="ggggg"></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5/25 10:45:28
    來源:新華網

    “碳”動力增能提產——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驅小井距提高采收率紀實

    字體:

      5月8日,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驅小井距全生命周期試驗區已持續注氣12年,累計注入二氧化碳43萬噸,目前產量較水驅遞減提高6倍以上,其中核心評價區階段提高采出程度25.7%,最終采收率可達57%。黑79北小井距證實了二氧化碳驅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為集團公司CCUS試驗提供了有力支撐。

      變廢為寶 二氧化碳入地驅油

      吉林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田,資源稟賦不佳,傳統的水驅方式不能滿足效益開發需要。2005年,吉林油田長嶺地區發現高含二氧化碳氣藏,為清潔環保開發,必須解決伴生二氧化碳氣的去向問題,這也為經濟有效地實施二氧化碳驅提供了可能。2008年,吉林油田在黑59區塊開展原始油藏二氧化碳驅先導試驗,驗證特低滲原始油藏提高開發效果潛力,試驗二氧化碳驅油技術,高峰期日產油較水驅提高69%。

      結合吉林油田儲層實際,為了盡快認識陸相低滲透油藏二氧化碳驅全過程開發規律和特點,以支持工業化應用,經反復論證得出,黑79北小井距區塊地質條件和開發特征對比同類油藏更具有代表性。主要表現為,該區塊采出程度較高,可很好的驗證二氧化碳驅、水驅后期提高采收率程度;油藏類型屬于典型的低孔隙度、低滲透率,且能夠形成混相的區塊;區塊井網類型為反九點常規井網,適合調整為探索二氧化碳驅開發的井網;黑79北小井距試驗區與黑79液相注入站較近,地理條件優越,建設更加容易。

      2010年,吉林油田在黑79區塊南開展中高采出程度二氧化碳驅先導試驗,利用長嶺氣田分離二氧化碳管道輸送液相注入,高峰期日產油較水驅提高33%,先導試驗明確了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驅技術可行。

      摸著石頭過河成功 見招拆招提產增效

      成功沒有一蹴而就。2012年,吉林油田開始對黑79北小井距試驗區注氣,由于沒有成熟經驗可借鑒,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開發過程中遇到很多水驅未曾遇到的難題。吉林油田科研人員見招拆招,逐一攻克。

      面對管線腐蝕問題,通過對腐蝕速率的系統研究,模擬不同工況下的掛片測試,自主研究低成本防腐藥劑,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體系。面對氣液同出造成的生產難度大問題,通過加強注采關系的研究,在注入端一井一策,根據巖性試驗和氣竄通道的研究成果,依據滲透率極差制定合理的水氣段塞,有效控制氣竄發生;在采油端井口安裝控套閥,試驗采用氣液分輸方式,使套管集氣后單走管線,油管集液后單獨管線回間,并在間-站建立氣液分輸裝置,提高生產時率。

      經過不斷試錯糾錯,黑79北小井距試驗區共經歷三個階段。一是快速連續注氣階段。連續6個月注氣后,地層壓力快速上升,采油端見氣特征明顯,日產液、油上升,呈現水驅開發特征。二是水氣交替階段。伴隨著油井產出氣量上升,二氧化碳含量也隨之上升,氣竄現象明顯。吉林油田通過開展二氧化碳周期循環注入,動用程度顯著增加,產液量、產油量持續上升,油井產出氣量穩定,并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三是綜合調控階段。通過開展油藏+控套工藝組合調控,注入端精細調控,采出端周期采油,擴大波及體積,呈現中心區向外圍擴大見效特征,產油量上升、含水大幅度下降。

      一石激起千層浪 二氧化碳驅蓬勃發展

      兩年時間里,黑79北小井距試驗區開發特征顯著,定型了二氧化碳驅油提高采收率、氣液分輸等很多相關CCUS技術,是陸相沉積油藏注入二氧化碳驅取得較好效果的典范。最初,黑79北小井距共10口注氣井,27口采油井,隨著技術手段愈發成熟,為加快實施進程,2012年,吉林油田采取加密調整,形成反七點井網,一次性完鉆新井16口,其中注入井8口、采油井8口,采收率大幅提升。

      黑79北小井距試驗基本走完了二氧化碳驅全生命周期,核心評價區階段提高采出程度25.7%,預測采收率57%以上,明確了陸相高含水低滲透油藏二氧化碳混相驅全過程的開發規律,形成了吉林油田CCUS工程保障技術系列,實現了伴生氣“零排放”,示范了CCUS全流程,具備了工業化應用能力。

      在成熟經驗技術的加持下,吉林油田乘勝追擊,于2014年推廣黑46、黑125區塊,2022年推廣新區黑72CCUS“二三結合”示范工程,并規劃了大情字井百萬噸方案。力爭在國內率先建成百萬噸二氧化碳埋存和百萬噸驅油產量的“雙百”示范區,2030年前后產油140萬噸,年注入二氧化碳500萬噸以上,為集團公司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吉林方案”。

    【糾錯】 【責任編輯:邵守志】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