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唐成卓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年初以來,長春市按下大項目建設“加速鍵”,持續擴大有效投資,一大批重大項目加速推進,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勢賦能。

在位于吉林長春的中國一汽紅旗制造中心蔚山廠區總裝車間內,生產線上的智能機器人對車輛輪胎輪轂進行裝配作業(4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時不我待 重大項目加速推進
28日、29日,長春市開展項目建設春季巡檢調研、召開全市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推進會,對全市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進行再調度、再部署、再推進。
今年以來,長春市堅持一手抓建設,一手抓謀劃,謀劃了一批惠民生、促發展、補短板、強弱項的重大項目。
當前,長春市實行領導干部包聯機制,市領導干部牽頭包聯一批引領帶動作用強的重大項目,同時分地區、分領域壓實包聯職責,及時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各項問題,確保重大項目按計劃推進實施。
汽車制造是長春的傳統支柱產業。一汽鑄造一體化壓鑄超級工廠內,廠區裝修、設備安裝正在進行,該一體化壓鑄項目建成后,可實現紅旗E802/EHS9車型的一體化前機艙、后地板及CTC電池殼上蓋產品的量產,大幅度降低整車生產成本,減輕車身重量,增加市場競爭力。
在時不我待的干勁中,長春收獲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答卷”:截至目前,長春市計劃建設5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1355個,較去年同期增加153個,年度計劃完成投資2004億元。其中,產業類項目717個,占比52.9%,同比提高8.1個百分點,50億元以上項目48個,百億元以上項目14個。
“亮眼”成績的取得,非一時之功。每個項目成功落地、順利推進的背后,都凝聚著長春廣大干部群眾踔厲奮發、力爭上游的精氣神。

搶抓機遇 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今年以來,長春市加快構建“3轉、4強、7新”現代化產業體系,追“新”逐“綠”,加速搶跑“綠色能源”賽道,加快綠色能源產業縱深發展,積極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數字化、信息化加速賦能相關行業發展。
數據顯示,一季度,以綠色能源為主的能源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0.5%;1-2月份,全市規上服務業重點行業營收同比增長22%,其中,軟件信息、科學技術營收分別同比增長45.5%和30.7%。
在三大傳統優勢產業、四大成長型新興產業之外,長春已經規劃航空航天及應用、氫能和新型儲能、半導體、新材料、高端醫療裝備和創新藥、影視文創、數字經濟7個細分領域,不斷加快產業布局,著力做好延鏈、補鏈、強鏈文章。
搶占新賽道,全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方向提前謀篇布局,效果凸顯。當下,長春正全力推動總投資209億元的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等95個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建設。

招強引優 匯聚發展動能
招商引資是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推動高質量發展,不能只盯眼前,還要擴大有效投資,為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環境、提供要素保障。
近年來,長春市堅持把招商引資擺在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位置,積極拓寬招商渠道,構建市場化招商機制,不斷提升招商引資水平。
招商引資不光是搭建投資創業的舞臺,還得用心、用力、用情為企業紓困解難,讓干事創業無后顧之憂。針對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土地保障、融資、人才等難題,長春市堅持分類施策,確保項目建設高效、有序推進。通過推行“極簡審批”,政務服務、行政許可事項即辦件占比達到53%和43%以上,承諾時限壓縮83%和78%以上。
推進投資項目快速審批,提升納稅服務便利度,加強水、電、氣、熱、用地、通信等生產要素供給保障……長春以“保姆式”服務護航大項目建設提質增效。
一季度,長春市GDP同比增長7.1%。7.1%的經濟增量再次證明,重大項目建設是有效擴投資、穩增長的重要抓手。
新征程上,長春正以省會城市的擔當、競進有為的狀態、真抓實干的勁頭,全力抓項目、擴投資,夯實經濟基本盤,集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為吉林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作出長春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