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記者從油氣工藝研究院獲悉,歷經兩年碳埋存系統評估方法研究,吉林油田陸續在大情子井油田、莫里青油田開展區域碳通量變化監測,采取渦度微氣象監測、土壤碳通量監測等技術手段,形成了“區域實時+移動覆蓋+定點監測”的監測方法。

近年來,吉林油田緊跟集團公司“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堅持以“雙碳”戰略為引領,加快綠色轉型步伐。
為進一步推動低碳發展,2022年以來,油氣工藝研究院三次采油研究所二氧化碳驅項目組科研人員持續開展碳通量變化監測,根據不同季節溫度、濕度及植被環境變化,定期監測解釋渦度微氣象監測數據,評估區域碳通量總體變化情況。
同時,針對黑125、伊59注二氧化碳區塊環空帶壓異常井、高氣液比油井、集輸管線、注入間、封井等重點區域開展定期監測,持續對比碳通量變化。

2024年上半年,這個項目組累計測試點位156個,獲取數據312組。經監測數據統計分析后,初步明確碳通量變化規律與溫度及植被環境關系,對比歷年監測數據后,并未出現碳增量變化。
下一步,三次采油研究所將持續開展注二氧化碳區域碳通量監測,逐步建立碳埋存評估標準,為吉林油田“捕集減排-循環利用-安全埋存”的低碳發展之路提供技術支撐。
【糾錯】 【責任編輯:邵守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