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回眸 | 新川南 新希望——吉林油田三年砥礪奮進效益開發流轉區塊的調查-新華網
<tt id="ggggg"><table id="ggggg"></table></tt>
  • <li id="ggggg"></li>
  • <tt id="ggggg"></tt>
  • <li id="ggggg"></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7/23 16:52:25
    來源:新華網

    半年回眸 | 新川南 新希望——吉林油田三年砥礪奮進效益開發流轉區塊的調查

    字體:

      今年上半年,吉林油田川南配置區天然氣產量實現3.3億立方米,完成全年總產量的55%,同比去年增加2.83億立方米。日產能力200萬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加165萬立方米。未來幾年,將實現滾動式開發。

      對于吉林油田而言,川南配置區是新區新領域,更是新模式新希望。三年時間,吉林油田在這里整裝建制,歷經艱苦磨礪,堅持守正創新,才有了今天的亮眼成績單,更展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行進新征程——川南奮發有為迎難而上

      2021年3月,為解決發展不均衡和企業扭虧脫困問題,集團公司對探礦權進行優化配置,結合資源發展戰略的總體規劃部署,將大足-自貢區塊優化配置給吉林油田,同時為吉林油田公司規劃了“十四五”末形成原油、天然氣、新能源“三分天下”的發展藍圖,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四川盆地縱向發育多套含氣層系,具備規模效益開發的資源基礎,能夠極大緩解吉林油田勘探發現難、效益產量難的問題。四川盆地2000余平礦權的劃歸,成為吉林油田天然氣重要增儲上產創效新領域,為吉林油田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型提供了關鍵支撐。吉林油田全體干部員工深受鼓舞,舉全公司之力加快推動。

      全新的挑戰孕育著全新的開始。礦權流轉初期,川南配置區內僅有頁巖氣井4口,產量較低,處于勘探評價初期,未提交任何級別儲量,資源和建產的潛力需進一步落實。吉林油田立即成立川南效益建產專班,通過整合資源、靠前指揮、快速決策,全力推動配置區勘探開發工作,確保資源落實、效益建產、快速上產。

      加強調研學習,積極與西南油氣田、浙江油田、勘探院等兄弟單位以及中石化相關單位學習交流,充分消化吸收四川盆地區域地質認識、技術系列,及時掌握鄰區研究進展及生產組織模式,進而指導區內戰略規劃編制及立體勘探開發工作。系統梳理鄰區老井動靜態資料,快速形成碳酸鹽巖富集規律和高產模式,指導常規氣快速滾動勘探。

      堅持地震先行,流轉協議簽訂一個月后,就完成三維地震部署和首塊500平方千米的論證,有力支撐頁巖氣和常規氣的部署工作。加快評價鉆探,流轉協議簽訂3個月后就開始評價井鉆探,通過先導試驗平臺論證,分6個開發項目有序滾動銜接,快速推動配置區頁巖氣增儲上產。

      建功新時代——川南謀實謀新破題破局

      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川南配置區開發初期困難重重,遠離基地經驗不足,還需快速上產實現效益最大化。龍馬溪組頁巖氣埋藏深,單井投資高,吉林油田原有的技術水平和工作經驗距離效益建產需求有差距,規模效益開發面臨較大挑戰。常規氣埋藏淺效益高,但氣藏分布規律復雜,效益開發目標和規模仍不清晰。

      作為轉型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之一,吉林油田把加快川南效益建產放在“三分天下”布局中通盤考慮,盡快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結合配置區這一勘探開發新領域,站在全新視角,運用創新驅動理念,圍繞組織架構、運行模式、技術支撐等方面統籌安排部署工作,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優化完善。

      制定川南中長遠發展規劃。吉林油田公司充分調研兄弟單位開發現狀及組織模式,系統分析配置區現有資源分布,評價建產潛力,制定了以“頁巖氣規模建產為主、常規氣滾動開發”占比10%以上效益拉動的產量結構,操作成本及完全成本逐步降低。研究制定川南未來15年發展目標,引領各項業務有序推進。

      建立以油氣藏經營管理效益為中心,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為支撐,以市場化運作為導向,與“油公司”模式相適應的新型采氣管理區。主動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生產組織模式,優化壓減管理層級,努力實現資源配置高效、業務流程優化、質量效益提升。

      在吉林油田公司層面,下放10項生產經營管理權限。建立公司領導牽頭的川南效益建產專班,川南天然氣開發事業部靠前管理,組織15個單位保持150人精干隊伍在川,一體化研究部署、一體化快速決策、一體化協同推進,形成科研、管理、產建為一體的大生產格局,建立從方案設計、部署實施、過程監管、后期評價等全鏈條、全過程的體制機制。建立完善規章制度,編制21項制度管理手冊,建成“三層覆蓋”監管體系。針對川南井控風險高、環保要求嚴、遠離本部特點,逐步完善QHSE管理體系,專門設立川南井控辦,形成2小時重泥漿覆蓋圈,在集團公司及以上規格的各項檢查中均獲好評。

      突出地質研究和優化部署。緊密圍繞頁巖氣進一步提升單井產能、常規氣找準效益建產區塊的核心問題深入開展研究。借鑒西南頁巖氣氣藏描述及甜點分類評價技術,加強構造、裂縫、地應力研究,精細落實斷裂系統、裂縫分布及地應力特征,依托集團公司頁巖氣專項,聯合總院、高校開展技術攻關,有效指導井位部署與產建。并通過逐步優化開發技術政策,深入評價投產平臺生產動態及效果等手段,保障單井EUR(最終采收率),實現經濟效益最優化。常規氣以茅口組為突破口,快速試采落實開發潛力。其他層系同步開展區域成藏條件及區帶評價優選工作,盡快落實有利目標,最終實現立體勘探開發格局。

      與此同時,川南天然氣勘探開發分公司還全面升級迭代工程配套技術。以“一趟鉆”為引領,實現革命性鉆井提速。加大攻關力度,實現采氣工程提產提效,提高全生命周期單井產量。并積極探索控投降本吉林模式,深度優化方案設計、優選經濟環保有效措施,引進試驗模塊化裝配式平臺,持續降低鉆前投資。加快推進鉆井、壓試隊伍市場化,強化競爭,持續降低單井投資,實現川南開發效益。

      書寫新篇章——川南篤定目標發軔遠航

      新區新建要有全新的樣子。川南配置區深層頁巖氣勘探開發對于吉林油田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工作領域,從建設到運維,重要的落腳點在管理的新,用最少的人干最大的事,核心就是要保證新區有效益。

      在數智化時代,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為了大幅提高生產效率,贏在起跑線上,過去三年中,川南配置區全面推進數智化建設。通過著力打造的EISC(鉆井工程作業智能支持中心)、物聯網、智慧工地三大主體工程,分別實現了對井筒、場站、建設過程的全方位控制,初步具備了數據資源業務標準化、工程建設業務可視化、井站管理業務自動化、決策指揮業務集中化的能力。并將持續深化融合、集成和新功能開發的完善配套,讓新區以全新的面貌走在智慧發展的快車道上。

      新區新建更要有必勝的信心。川南配置區屬于深層頁巖氣區塊,有別于松南本土的常規天然氣開發,也較川內較為成熟的中淺層頁巖氣開發難度高,主要表現在地質構造更復雜、井更深、井溫更高,打井的難度更大,對壓裂套變風險防控的要求更高。

      挺進川南的隊伍深刻認識到這些難度,堅定在認清地質狀況上下功夫,注重加強物探裂縫識別技術攻關,裂縫預測精度提高5%。實施過程中地質工程一體化,逐井識別井軌跡斷層發育情況,精細刻畫斷層展布和地層壓力,優化軌跡避讓斷層,井漏發生率逐年降低。針對高井溫導致水平段旋轉導向工具頻繁失效,無法按照設計軌跡施工的問題,開展精細控壓鉆井技術試驗,通過降低鉆井液密度來降低循環溫度,確保導向工具在地下好使、好用,快速打完井、打好井。通過以上兩項技術的應用,鉆井速度由入川初期的133天縮短至84天,為吉林油田在這個區域內高效建產樹立了信心。

      3年時間里,吉林油田快速推進配置區增儲上產。在集團公司及油氣和新能源分公司相關領導、專家的指導下,在西南油氣田等兄弟單位的支持下,確立了“頁巖氣規模開發,常規氣效益拉動”的部署思路,常規氣局部有新突破,頁巖氣三維覆蓋區形勢向好,展現了規模效益建產的資源基礎和廣闊前景,具備了由規模投資向價值創造過渡的基本條件。

      既要立足當下,更要久久為功。2023年10月底,川南區域骨架管網正式投運,年底日產水平達到200萬立方米以上;2024年上半年已累計投產生產井41口,年末天然氣年產將自入川以來0.8億立方米增至6.5億立方米,實現連年翻番。目前配置區經過精細研究、技術配套,開發技術政策初步明確,已具備規模上產條件。2025年產氣量將持續翻番,預計可達12億立方米,產量增速位居中石油川渝地區各單位第一?!笆逦濉逼陂g,川南配置區產量規模將達到20億立方米,形成人機物全面互聯、大數據分析、智能診斷調控的管控平臺,建成場站無人值守、智能、綠色環保的天然氣生產基地,實現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為川渝千億方天然氣生產基地建設貢獻吉林油田力量。

      征途壯闊,川南唯有高效推進,才能體現流轉區塊的使命和地位;唯有效益建產,才能體現區塊流轉的價值和作用,真正為油田整體高質量發展贏得時間和空間。揚帆遠航,吉林油田的川南正以新氣象、新作為,創造新業績、開辟新局面,更好擔當能源基石,成為轉型主力。

    【糾錯】 【責任編輯:邵守志】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