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圓又圓,生活甜又甜,公主嶺市環嶺街道靠山村致富有“靠山”-新華網
<tt id="ggggg"><table id="ggggg"></table></tt>
  • <li id="ggggg"></li>
  • <tt id="ggggg"></tt>
  • <li id="ggggg"></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7/24 17:27:20
    來源:新華網

    葡萄圓又圓,生活甜又甜,公主嶺市環嶺街道靠山村致富有“靠山”

    字體:

      90多公頃的葡萄園內,一行行粗壯的葡萄藤枝繁葉茂,玫紫的蜜汁葡萄、青綠的茉莉香葡萄,猶如一顆顆“寶石”綴滿枝頭。公主嶺市環嶺街道靠山村會計王仁義和農戶們正拿著剪刀、提著果籃,穿梭在葡萄架下,忙著采摘葡萄完成訂單。王仁義笑著說:“今年又能賣個好價錢了!”

      “村里不種玉米種葡萄?這事兒以前想都沒想過,村民更不會支持咱們?!蓖跞柿x說著這些年的變化,不禁感嘆。從2016年開始,靠山村便開始發展棚膜經濟,從單一的糧食生產逐漸調整種植結構,香瓜、西瓜、葡萄等特色農業在村里如雨后春筍“竄”了起來,越來越多的農戶自發轉向經營,入股創辦草莓、綠色蔬菜、葡萄等采摘園,實現村級創收、個人增收。

      滿園的葡萄化作鈔票紛紛塞進了農戶兜里,甜甜蜜蜜的味道成為靠山村村民生活的寫實。王仁義笑著說,去年90多公頃的葡萄園,一公頃收獲6萬斤葡萄,全村純利潤達到了2000萬元。這里有外地穩定的大客戶前來收購,葡萄根本不愁賣。

      王仁義是村里的會計,還是村里的“經紀人”。一路上,靠山村發展葡萄種植離不開王仁義的大膽嘗試。年近六旬的王仁義眼神里閃爍著歲月沉淀下的光芒與智慧。他笑著說,2015年之前,我就一直從事香瓜、西瓜、葡萄等種植,幾年下來積累了不少經驗、人脈和銷路。為了尋找穩定的客源,他數十次跑到長春和鄰省遼寧商談買賣:“兩地距離近,靠山村就在公路沿線,交通四通八達,既能保證品質又省去了大筆運輸費用……”

      公主嶺的種植季和遼寧剛好錯開,遼寧的葡萄季結束,這邊剛開始。趕上這個空檔,再加上王仁義的斡旋,多家葡萄收購訂單很快就簽了下來。

      銷路有了,可那時候村里只有兩三戶建棚種葡萄,王仁義決定拉著全村農戶一起“闖”一把。

      有了決心和信心后,村民眼前卻存在著又一難題,棚子是自己蓋還是村里蓋,水電怎么通?王仁義便會同其他村干部一起跑部門、問設計,市里不僅幫著修了路、接了電、打了井,更讓村民們得到了建棚的一次性補助。

      為了保證葡萄的甜度口感在市場上廣受歡迎,王仁義在管理模式上下了大功夫,發揮自身種植技術員的優勢,他定期邀請農業部門的講師來授課,到葡萄棚手把手教授村民吊層種植技術,相比較于傳統埋桿綁架技術而言,新技術提供了足夠的生長空間和光照面積,使葡萄形成了較好的果形品相和更好的著色度。

      “如何讓外地商戶相信咱們的品質呢?”王仁義自信滿滿地用手托起一串葡萄來,靠近鼻子聞了聞,摘下一粒放到嘴里,豎起拇指。他說,這就是商戶們前來收購時的“情景再現”。他還說,葡萄本身就是最好的名片,經驗豐富的商戶們也“無需多言”。

      葡萄圓又圓,村民心里甜又甜。好品質、好銷量的葡萄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便利??可酱骞灿?00余個這樣的大棚,以修剪、采摘葡萄為例,一個大棚便需要2~3個人來工作,每人每天能掙120元錢。村民張彩鳳坐在地上,帶著白線手套熟練地揀出一大串品相好的葡萄,摘除破損顆粒、剪掉舊枝,包裝好放到箱內,笑著說:“離家近還掙錢,中午還供飯,活兒也不累,我挺知足?!?/p>

      王仁義說:“當前,我們正在嘗試通過劃分區域發展采摘項目,既能保證外銷葡萄品質,又能拉滿游客采摘體驗感,在發展種植產業的同時推進鄉村旅游,帶動更多村民增收?!?/p>

    【糾錯】 【責任編輯:邵守志】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