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好糧食安全“責任田”——公主嶺市糧食安全保障工作綜述-新華網
<tt id="ggggg"><table id="ggggg"></table></tt>
  • <li id="ggggg"></li>
  • <tt id="ggggg"></tt>
  • <li id="ggggg"></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7/27 09:18:19
    來源:新華網

    種好糧食安全“責任田”——公主嶺市糧食安全保障工作綜述

    字體:

      仲夏時節,黑土地上碧波涌動,青紗帳里玉米拔節。富饒的公主嶺大地到處是一派生機盎然的美麗圖景。

      作為我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公主嶺市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再次奏響現代農業發展最強音。

      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 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公主嶺市圍繞糧食生產關鍵環節,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不斷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保障糧食播種面積穩定,配套完善設施設備,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在落實糧食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引導農戶發展蔬菜、制種等優勢特色產業種植,不斷提升農業經濟效益,保障群眾多元化食物供給需求,促進農民增收。

      堅持把重農抓糧的責任壓緊壓實,筑牢單產提升根基。2024年,計劃播種面積470萬畝,其中,普通玉米433.4萬畝,鮮食玉米10萬畝,水稻15.8萬畝,大豆8.8萬畝,馬鈴薯1.2萬畝,其他雜糧雜豆等糧食作物0.8萬畝。

      守穩守好群眾“菜籃子”。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大力發展精細蔬菜產業,引導鼓勵農戶發展庭院經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發展設施園藝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途徑。全市今年已建成棚室283棟,面積194畝。

      加快農業品牌打造。與抖音平臺深度合作,組織開展“吉林鮮食玉米”公益助農直播活動,宣傳推廣特色優質農產品。開展綠色有機農產品推廣認證,目前共獲證綠色有機食品43個,全國綠色原料標準化基地發展到40萬畝。積極組織綠色和有機食品企業參加全國性的綠色有機食品博覽會、名特優新農產品展銷會等活動,進一步提高綠色有機品牌知名度。

      黑土地保護+良田良種良機 打好糧食安全“組合拳”

      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公主嶺市打好糧食安全“組合拳”,著力改善糧食產業基礎設施條件,做強糧食產業鏈,力促糧食產業振興。

      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4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44.93萬畝,其中續建項目15.23萬畝,新增國債項目29.7萬畝。截至6月末,續建項目完成15.1萬畝,占總任務的99.15%,新增國債項目完成26萬畝,占總任務的87%。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完成秸稈全量粉碎翻壓還田技術10.9萬畝,增施堆漚肥技術11.7萬畝,苗期深松技術45萬畝,保護性耕作技術175萬畝。

      堅持科學選育良種。篩選出適合公主嶺市推廣的先進農業技術19項、農作物主導品種40個,作為農業主推實用技術和主要農作物主導品種,加快促進農業優良品種推廣應用,良種覆蓋率達100%。

      全面提升機械化水平。大力推廣大馬力拖拉機、免耕播種機、深松機等農機裝備,落實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支持農民購置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全市大型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460個,拖拉機、收獲機械保有量達60227臺,配套農具達10.3萬臺(套),其中8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6000余臺,農機總動力達249.7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5.3%。

      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 激活農業內生動力

      深化農村改革。推進土地規模經營。依托強農惠農扶持政策,發展流轉、托管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目前,全市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308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64.97%。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合作社發展到3968家,家庭農場發展到2580家。開展對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等級評定,優化農村信用環境。開展家庭農場“一碼通”賦碼工作,提升家庭農場管理服務信息化水平。目前,共有80家農民合作社完成信用等級評價,132家家庭農場完成了“一碼通”賦碼工作。

      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加快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探索智能裝備在農業發展中的推廣應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應用智慧化平臺。依托鄉村振興綜合智能服務云平臺,大力推廣遙感技術在墑情、苗情、長勢、病蟲害、產量監測等方面的應用,實現對三農數據的智能化采集、智慧化分析。今年以來,平臺預警976次,總巡查55.8萬次。其中,秸稈禁燒預警47次,林業防火預警11次,人居環境預警755次,為農業生產、鄉村治理提供數據支撐。推進無人農場建設,以趙春江院士團隊、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為技術依托,實現生產自動化、監管信息化、分析數字化、管理智慧化,提高“耕、種、管、收”作業質量與效率,代表未來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和方向。

      深入落實吉林省“秸稈變肉”工程。不斷壯大肉牛養殖規模,肉牛養殖主體發展到22237戶。肉牛養殖強鎮發展到16個,肉牛養殖大村發展到78個,肉牛養殖大戶發展到671個。肉??倲蛋l展到43.7萬頭,同比增長34%。其中存欄34.1萬頭、出欄9.6萬頭、基礎母牛存欄20.18萬頭,分別同比增長33%、39%、33%。

    【糾錯】 【責任編輯:邵守志】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