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制片主任,網上曾經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投身影視英雄無畏。日不能息夜不能寐,導演一叫立馬到位......”曾經擔任長春電影制片廠(以下簡稱“長影”)制片主任多年的欣紹文覺得,打油詩說得雖然有些夸張,但也確實道出了一部分制片主任的苦衷。
欣紹文1936年出生,江蘇人,12歲就開始當兵,1956年從部隊轉業后被分配到長影,從洗印到工會再到攝制組,后來又擔任制片主任拍攝了《不該發生的故事》《兩個小八路》《春眠不覺曉》等20多部電影直到退休。

制片主任的書面定義,是攝制組的行政領導者與組織者,主要職責是根據分鏡頭劇本及導演的創作意圖編制和執行攝制計劃和成本核算,參與選擇演員,確定外景地點,審核布景設計等工作。制片主任對影片的政治思想內容和拍攝進程負主要責任,同時也對影片的藝術和技術質量負責。欣紹文那時候的制片主任,管的事情還要更雜,包括攝制組班子的組建、演員的協調、整個劇組的吃穿住行、與拍攝地相關部門的溝通、拍攝過程中遇到難題的解決等等,很像古代的“大管家”。
然而,制片主任又和“大管家”不同,他既要懂藝術,還要懂市場,既要維護藝術創作,也要對投資人的錢負責。甚至,演員的選定、拍攝場地的選擇等等事無巨細他都得操心。除了日常管理,他還是導演和制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既要把導演組的藝術創作內容和需求反應給制片人,也要幫助制片人控制導演組的成本,這活干不好,就會變成“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好在,當時拍電影和現在不同,“那時候拍電影,吃飯都自己花錢,補助費一天8毛錢,晚上住宿的時候,都是就近住在部隊招待所、學校、農場等地方,實在沒有,劇組就自己搭火炕?!毙澜B文介紹,《春眠不覺曉》整部電影的預算,只有4萬塊錢,多虧主演們都沒有什么特殊要求,整個劇組同吃同住,有了困難都搭把手,這也減輕了他的很多工作負擔。
沒有朝九晚五的穩定生活,有戲了就跟,沒戲了就歇著,制片主任的工作繁忙又瑣碎,但欣紹文甘之如飴,在長影一干就是幾十年,長影當年能拍出那么多經典影片,少不了這些幕后英雄的身影。欣紹文感慨,當年的很多同事,如今都已經故去了,希望新一代的長影人,能夠繼承老長影人艱苦樸素的奮斗精神,拍出更多、更經典的影片,再造長影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