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松原市宣布解除三級應急響應,吉林油田第一時間進入汛后復產階段。截至8月26日,已復產油井345口,占汛期最大停井數量的25%,恢復產量193噸;復產水井41口,恢復注水763立方米。

吉林油田地處的“三江”之畔,防汛是每年常態化重點工作之一。8月中下旬,伴隨著松花江流域水位逐步回落趨勢,吉林油田在密切關注水文水情動態前提下,結合退水情況,及時由安全度汛向科學有序恢復生產轉變。本著“產量優先、先易后難,不冒安全風險、不做高額投入”原則,自上而下成立組織結構,一井一策,全面展開汛后復產工作。

樹牢防范意識,統一步調
今年汛期以來,吉林油田生產區域共發生降雨42次,累計降水量近300毫米,同比上年增長了128.4毫米。其中,由于上游豐滿水庫泄洪,松花江最高水位一度成為50年一遇最高水位。面對嚴峻形勢,廣大干部員工嚴陣以待,精準發力,取得了汛期安全生產的階段性勝利。目前,雖然水位回落,但防汛風險猶在。吉林油田通過生產例會、視頻會議等多種形式,進一步統一全員思想和步調,明確持續保持應急臨戰狀態,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松勁心態,確保萬無一失。

明確目標任務,超前準備
經踏查和評估,全油田集輸、機采、電力等系統及井場道路等累計需復產工作量2690處。結合具體情況,吉林油田精益汛后復產方案制定,搶時間、搶進度,統籌安排,超前做好人員、隊伍、設備準備。其中,累計準備鏟車、吊車、泵罐車等生產輔助車輛500余臺,小修隊伍176支、排水泵140臺、管排5734塊,土方15.8萬立方米,電工、焊工、船員等應急人員近900人,要求各沿江生產單位、內澇單位按輕重緩急,分區域、分地形及時排水,有序、快速實施汛后復產。

狠抓落實落地,精準施策
完成全年產量目標不動搖,結合復產需要,配電系統恢復、道路修復、設備檢修等各項工作緊密銜接,最大限度降低汛期影響。利用物聯網、無人機等手段,進一步加強水淹水圍生產區域防范和監管,及時發現和處理各項安全環保隱患。并按照“責任主體明確、近鄰相互支援、統一協調處置”原則,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建立各單位各區域協同聯防聯控應急處置機制,確保突發事件響應到位、處置到位,堅決實現“零傷害、零污染、零事故”目標。同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及時配發防護、消殺等物品和藥品,強化汛后疾病預防及醫療急救保障,守護好一線干部員工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