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風景如畫、民風淳樸……漫步琿春的鄉鎮村屯,一處處村居錯落有致,一片片沃野收獲希望,一戶戶農家守住鄉愁,猶如置身于一幅秀雅靈動的美麗畫卷之中。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琿春市農業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農業生產邁上新臺階,農民生活水平發生巨變,實現了從貧窮到溫飽到富裕的跨越式發展,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節節高升。
特別是近年來,琿春市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謀深抓實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工作,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農村經濟展現出勃勃生機,一幅產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琿春大地徐徐展開。
秋天的田野,“豐”景如畫。眼下,琿春市各鄉鎮水稻長勢良好、陸續成熟。在琿春市馬川子鄉2.7萬余公頃的高標準農田里,微風拂過,稻田中漾起層層金浪。再過不久,這片水稻將開鐮收割,預計產量逾1.2萬噸。
記者從琿春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1萬畝。其中,玉米27萬畝、水稻12.7萬畝、大豆10.6萬畝,其他糧食作物0.7萬畝。
琿春市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積極開展保護性耕作、水稻有序機械拋秧技術等培訓工作。今年,培訓各類人員800余人次,實施保護性耕作6萬畝。大力推廣玉米緩控釋肥料施用等8項農業主推技術和水稻吉宏6、大豆長農39、玉米優迪919等9個農作物主推品種,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近年來,琿春市依托獨特的資源優勢,拓寬農業發展新空間,著力打造綠色農業、生態精品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等特色農業品牌,推動肉蛋奶、蔬果、水產品等供給持續增加,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食物需求,提升“大食物”供給水平。
目前,琿春市綠色稻米、富硒蘋果、中藥材、食用菌、人參等品牌農業效益凸顯;棚膜經濟、林下經濟、水域養殖等農特產業不斷壯大;軟棗獼猴桃種植,冷水魚、延邊黃牛養殖等一大批產業項目相繼在各村扎根……隨著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的快速發展,琿春市“米袋子”“菜籃子”產品供給能力穩步提高,品種更加豐富。
群山環抱、樹木蔥蘢、溪水潺潺、民宿別致……走進琿春市哈達門鄉河山田園綜合體,仿佛走進了世外桃源。
“以前村里只有一條泥土路,村民住的都是土坯房,垃圾也沒人清理。近年來,政府投入重金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修建了寬敞平坦的‘戶戶通’村路,還在路旁栽種了各類樹木和花卉,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同時,加強河流治理,實現了水清岸綠?!焙由酱妩h支部書記趙金忠說,生態好了、環境美了,村里發展起了鄉村旅游,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吃上了“旅游飯”,大家伙兒的腰包鼓起來了,日子越過越紅火。
近年來,琿春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投入1.9億元新改建“四好農村路”200公里、農廁7655戶,建制村道路硬化率、通公交率、廣播電視和通信設施覆蓋率均達100%。農村環衛保潔工作全部納入市場化運作,安全飲水受益人口增至3.79萬人。不斷加大農村文化娛樂設施的建設力度,為60多個行政村建設了文化小廣場,體育健身器材實現鄉鎮全覆蓋。實施30多個公共設施服務類項目,實現村衛生室、小廣場、綠化等項目遍地開花,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多年來,琿春市持續做好“大農業”文章,著力培育農業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展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琿春市充分利用農村宅基地、集體林地、冊外地、小型湖泊等優勢資源,引導村民發展種植、養殖、手工制作等特色產業。突出抓好中電投新農創科技漁業產業示范園、延邊黃牛集中養殖示范園、牧業小鎮、木耳產業園等一批產業項目,壯大鄉村特色產業,促進鄉村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實現“雙增長”。推進春匯果蔬國際智能物流園、聚源糧食加工、禾成糧食深加工等項目建設,加快推動鼎和軍民融合產業園項目投產運營。通過錯位式發展,琿春市持續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創造更多就業增收機會,實現邊境村產業差異化發展。
近年來,琿春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2023年,全市脫貧人口年人均收入22064元,高于全國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68元。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q春市持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開展健康向上的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由表及里培育文明鄉風,組織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系列活動,保護傳承優秀傳統農耕文化,不斷提振農民的精氣神。同時,注重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通過黨建引領、三委協同、村民參與等方式,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q春市將按照中央和省州部署要求,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扎實抓好鄉村全面振興各項工作,在新征程上奮力譜寫更加壯麗的“三農”新篇章。(記者 楊文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