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良一智”推進農業現代化、“智改數轉”注入工業新動能、創新驅動形成新質生產力……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商品糧基地和人文科教大市,“北國春城”長春正扛起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的歷史擔當,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鞏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
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長春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召開。長春市將錨定重點領域攻堅,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吹響中國式現代化長春新實踐的“號角”。
“四良一智”發展現代化大農業
10月,金燦燦的田野迎來了又一個收獲季,顆粒歸倉、豐收在望。作為黃金玉米帶、水稻帶上的農業大市,長春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擴良田、用良機、育良種、施良法,發展智慧農業,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高標準農田沃野千里。行走在長春廣袤的田野,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一塊塊精心打造的高標準農田,已成為穩定糧食生產、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
今年,長春市重點推進238.9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截至6月底,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1249萬畝,占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的56.39%。
農機裝備提供“硬核”動力。過去一年,長春市全面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務水平全面提升。截至2023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257.36萬千瓦,綜合機械化水平在95%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牽引玉米免耕播種機保有量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位。

4月2日,在公主嶺市范家屯鎮乾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駕駛農機整理耕地上的秸稈(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糧食“芯片”正成為大產業。近兩年,長春市以公主嶺市種子產業為基礎,以吉林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為核心,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國家現代種業產業園,加快推進先正達集團中國春玉米研發中心、鴻翔種業硅谷園等一批種業項目建設,并加強與科研院所、企業的深度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目前,吉林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種子年產量實現1.48億斤以上、持證種子生產企業達55家,已成為東北地區種子生產經營銷售集散地。
先進農業技術大范圍推廣。今年,長春市推廣保護性耕作面積超過1200萬畝,占玉米播種面積的50%以上;示范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面積達566.45萬畝,水稻稻瘟病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螟等農業技術推廣基本實現全覆蓋;通過實施化肥“減量增效”、農藥“減量控害”、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技術,目前全市化肥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
智能化農業場景應用不斷擴展。近幾年,長春市重點圍繞玉米、水稻等作物,建設生態無人農場試驗基地,分別在農安縣和公主嶺市組織開展了農業生產全過程無人作業試驗,開展耕、種、管、收等環節無人化作業1400畝,實現了節種節藥節肥、省水省電省人工、增產增效增收,打造出可復制易推廣的綠色生態、高效環保的無人農場新模式。
“智改數轉”注入工業發展新動能
工業是長春經濟的“頂梁柱”和“壓艙石”。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長春發力新型工業化,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一場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變革,正在產業鏈上快速推進。
在位于長春的中國一汽生產線上,自動化機器人與工人默契配合,機器靈活轉動,精準地完成焊接、裝配等任務,工人們則專注地監控著每一個生產環節。一汽新能源動力總成事業部總經理帥睿表示,企業自主研發管理軟件,創新應用20多個數智化場景,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1月5日,中國一汽新能源動力總成車間內,工人在數字工位上工作。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上半年,中國一汽在長春下線多款新車型,在性能、續航以及智能化方面展現出行業先進水平。
“智改數轉”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既是長春市工業轉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提質增效的內生動力。
在長春市高新東卓汽車電子有限公司,這里建成的“省級數字化示范車間”實現了采購、銷售、倉儲物流、生產制造和質量控制的全工序數字化系統控制。各部門根據系統指令協調配合,從生產到出貨的全流程有條不紊,生產任務等信息在車間大屏幕上實時更新,為企業運營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通過‘智改數轉’,企業的生產效率大為提高,每名工人平均每天可節約工作時長3.39個小時,庫存占有率降低70%以上,顯著提高了市場競爭力?!惫緮底只椖控撠熑藦埣斡钫f。
當前,長春市緊抓國家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政策機遇期,統籌用好國家、省、市政策資金,成立市區兩級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專班;建立長春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庫,常態化組織行業專家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開展近30場“縣區行”“行業行”系列宣講活動,為超過700戶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診斷,遴選推廣超過50個“小快輕準”典型案例;加快建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促進中心、“產業大腦”等“數字底座”,推廣普及5G+、人工智能、工業大模型等新技術應用,全面激發工業企業轉型內生動力。
如今,一汽繁榮5G工廠、中車長客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機械九院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啟明信息工業互聯網創新領航案例等20多個重點企業和項目入選數字化轉型“國字號”示范案例、場景,充分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實現數字化轉型。
1至9月,長春市604戶工業企業新啟動數字化轉型項目1004個,一個又一個工廠車間降本增效、煥發新生。
成果轉化加快催生新質生產力
走進長春希達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一條封裝車間固晶生產線上只有一名工人在巡查,裝載原料、固晶操作、成品運輸全部依靠生產線上的機器人完成。
該公司是依托于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建立的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國內最早布局COB顯示屏的創新企業,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高密度集成三合一LED顯示產品的研發,是國內較早實現全倒裝COB全系列顯示產品完整生產制造及量產的企業。
目前,公司的智能生產工廠實現了先進封裝設備、機器人與信息技術的理想融合,其中芯片級倒裝LED集成封裝、像素級復合采集、混合疊加灰度增強驅動控制等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近年來,長春市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23年以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創新體制機制,一批優質成果加速落地轉化??萍汲晒镜剞D化2050項,增長1.4倍;高新技術企業突破千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增長近兩倍。

3月14日,在位于吉林長春的珩輝光電測量技術(吉林)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裝配光學測量儀器。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產業園的發展,是政府和研究所共同醞釀、推動的成果?!遍L智光谷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說。2023年8月,長春市召開“政產學研協同 地校院企攜手 創新引領長春振興突破發展大會”,市政府、高校院所、開發區三方簽署了共建首批科技產業園區(研究院)協議,首批合作共建8個科技產業園。今年上半年,又新認定4個科技產業園,總數達到12家。其中,9家已投入運營,入園企業146家,轉化科技成果200余項,集聚科研人員1000余人,2023年營收超過11億元。
同時,長春市還制定出臺《長春市關于支持在長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若干政策措施》,重點加大對早期成果轉化項目的支持力度,更加側重協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構建以“用”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今年上半年,在長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轉化1450項,同比增長70.8%。
據了解,長春市正圍繞全年科技成果轉化突破3000項、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3000戶,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張恩惠表示,長春市將緊盯阻礙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影響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障礙、各地發展最緊迫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事項,逐個領域研究,精準發力、集中攻堅,加快形成實質性突破,以改革實效賦能發展。(記者王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