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走進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等標語,各族人民和睦相處、相互幫助的景象隨處可見。

據丹英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王淑清介紹,在丹英社區外,有民族團結進步宣傳長廊,有一系列可視化宣傳實體;在丹英社區內,有引導各族群眾交朋友、結對子、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各式文體活動等。
2002年,王淑清擔任丹英社區書記一職。那時的社區有2000多戶、4000余名居民,包含有漢族、朝鮮族、滿族、回族等多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數的78%。上任之初的王淑清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讓社區成為各族群眾共同的家。

丹英社區朝鮮族居民較多,王淑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因為語言交流有障礙,很多工作開展不下去。年近四十歲的她,不知道哪來的毅力,下定決心要把朝鮮語學會。沒有教材,也沒有輔導班,王淑清就天天聽朝鮮語廣播,看朝鮮語新聞,還記了厚厚一本筆記,見著朝鮮族居民就試著用朝鮮語和他們溝通,這個過程中也鬧出了不少笑話。經過不懈努力,王淑清終于可以無障礙地和朝鮮族居民溝通了,他們的所思所想,他們的煩心事兒,王淑清都可以幫忙解決了。
現如今,王淑清最初的目標實現了?!霸诘び⑸鐓^,每天都有各式文體活動,包括唱歌、跳舞、書法、繪畫等,各族群眾在這里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飯、同過一個節,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其樂融融?!蓖跏缜逭f。
在王淑清看來,扎實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有形有感有效落實,是確保各族群眾在“丹英大家庭”中生活得更加幸福、快樂的有效途徑。這種包容、互助、和諧的生活方式,讓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能夠在社區找到歸屬感,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22年來,王淑清一心為民,帶領轄區各族群眾攜手并進,構建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互嵌式”幸福社區,將一個邊疆民族地區落后社區打造成為全國聞名的民族團結進步樣板社區。
如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們是一家人”的居民相處模式在丹英社區早已深入人心。丹英社區還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全國創新型社區建設示范社區”等各級各類榮譽200余項。今年,王淑清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