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天堂“護二代”的選擇|新春走基層·走筆-新華網
<tt id="ggggg"><table id="ggggg"></table></tt>
  • <li id="ggggg"></li>
  • <tt id="ggggg"></tt>
  • <li id="ggggg"></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1/31 17:11:02
    來源:新華社

    候鳥天堂“護二代”的選擇|新春走基層·走筆

    字體:

      來源:1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褚曉亮 孫逸軒 顏麟蘊

      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穿城而過。江岸邊的長白島,是候鳥棲息的天堂。清晨,水鳥茫茫一片、展翼齊飛,在金色的光里掀起一陣波浪。浪花下的觀景臺,“90后”護鳥人王婷婷正拿著望遠鏡,仔細觀察鳥的姿態。

      自從上個候鳥季,從姨父任建國手中接過護鳥人的職責,王婷婷的觀察沒停下一天。兩代人的守望,鐫刻出人與鳥和諧共生的畫卷。

      從冬到夏的奔忙

      冬日清晨,來不及洗漱,王婷婷就戴上護臉、手套,開始為數千只赤麻鴨的“早飯”忙活起來。

      “呼哧!呼哧!”

      北國江城,有些凜冽的寒風里,王婷婷雙手用力,拽起100多斤的玉米袋子,猛地拖向岸邊的江灘上。記者照著樣子搭把手,袋子卻只是微微向前,好像與地面連成了一體。

      2025年1月17日清晨,王婷婷帶著女兒在江邊準備飼料。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顏麟蘊攝

      在一邊解著袋子的王婷婷說:“赤麻鴨的捕魚能力不好,在城市里過冬,食物不夠?!?/p>

      為此,政府協調來了不少玉米飼料。王婷婷也習慣了每天起個大早,幫鴨子張羅早飯。飼料袋子一側開口,另一頭被王婷婷彎腰拖著轉圈。一陣忙碌,江灘上出現了十幾個金色的圓環,等著赤麻鴨們大飽口福。

      9點多,領頭的“鴨大哥”率先飛來進食。松花江的模樣,也變得更加明朗。王婷婷拿起望遠鏡,沿著水岸邊走邊觀察。遇上順流而下的紅色塑料袋漂到岸邊,她四下張望,找來一根長木棍,探著身子將塑料袋撈了上來。

      “作為護鳥人,平日里最頻繁的工作就是觀察?!遍L白島一公里多的江岸,王婷婷每天都要來回走好幾遍。一路上,她不僅要觀察鳥的生活環境,也觀察鳥的運動狀態,時不時就會遇上一些受傷、遇險的鳥,窩在岸邊一動不動。

      2025年1月14日,綠頭鴨等水鳥游過長白島附近的水面。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顏麟蘊攝

      最讓她難忘的,是去年夏天救下的一只綠頭鴨。第一次見面時,鴨子一只眼睛瞎了,脖頸處也被魚線緊緊勒住,氣管清晰可見。

      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勸說她放棄,她卻不舍。消毒、喂食、訓練游泳。王婷婷笑著說:“我對自己女兒都沒這么用心?!睗u漸地,爭氣的綠頭鴨恢復了游水的能力。

      去年仲夏汛期來臨,松花江水淹沒了長白島,也帶走了鴨子的生命。王婷婷說,過去一年,自己救助的各種水鳥已不下50多只,但每每想到那只綠頭鴨,“仍止不住地傷心”。

      “護二代”的選擇

      成為護鳥人,王婷婷的這一選擇,出乎家人、朋友的預料。

      長春一所大學法律專業畢業的她,曾經是一名輔警,結婚生子后,當了幾年全職媽媽。

      多年來,王婷婷與這群野鴨子的唯一關聯,就是自己的姨父任建國——吉林市家喻戶曉的護鳥人?!靶r候,我們家里年夜飯,總是會遇上姨父帶些奇奇怪怪的鳥回來,那時候都不認識?!彼f。

      2019年12月6日,任建國將玉米投放到松花江邊。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張楠攝

      2023年深秋,在長白島上堅持護鳥20多年的任建國,突發腦梗住院。王婷婷搭把手照顧,時不時到長白島幫取換洗衣物,捎帶著照看下鳥兒們。

      “那時候正好是綠頭鴨長第一層絨毛的時候,它們圓滾滾地擠在島上的池塘里,老好看了?!蓖蹑面谜f,鴨子有靈性,會撒嬌也會跟人互動。一來二去,她心里升起親切感,仿佛明白了姨父能堅守這么多年的原因。

      不久,王婷婷向有關部門遞交了成為“護鳥”社工的申請,并帶著女兒,把家安在了長白島旁,正式從姨父手中接過了接力棒。

      遠在韓國打工的丈夫許佳彬全力支持妻子的決定。春節探親后,他也辭去工作,回國成為“護鳥”社工,幫妻子一起分擔艱苦的護鳥工作。

      2025年1月14日,兩只赤麻鴨從長白島上空飛過。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顏麟蘊攝

      在他看來,在江邊生活不易、缺水少暖。但每當與妻子救助起一只受傷瀕危的水鴨子,看著它們在水中撲騰嬉戲的模樣,他總覺得“一切都值”。

      人鳥共生的畫卷

      春節前的長白島,熱鬧得緊。

      與二十幾年前,只有十幾只水鳥與任建國相伴不同,王婷婷說:“眼前的這片水域,粗略估算也有13000多只水鳥。像普通秋沙鴨、雀鴨、鳳頭鸊鷉這樣的小種群,總體數量也在增長?!?/p>

      寒假里,仰慕著野鴨子的名號,長白島上的人潮絡繹不絕。近到岸邊小區,遠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游客,給了護鳥人最好的陪伴。人鳥和諧共生的畫卷,成為吉林市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

      起初并不親人的綠頭鴨,成為島上常住居民后,又擔起了“旅游推介官”的職責。帶著孩子的南方游客,剛丟了幾塊饅頭,鴨群就撲棱著自己橘紅色的腳掌沖過去,向游客“撒嬌”。不少游客為這場景動容,其中一位已連續來了四天。

      2025年1月14日,兩名游客在松花江邊喂鴨子。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顏麟蘊攝

      性格外向的王婷婷,毫不吝嗇自己的觀察心得,兼職做起了候鳥知識的義務講解員,時常一講就是一個上午。游客的如潮好評,讓她研究水鳥的興趣高漲了起來。內存不大的手機,被各種鳥的照片、視頻塞滿,經常需要清理空間。

      “舍不得刪,一點都舍不得?!闭煞虼蛉ふf。王婷婷卻一臉認真地翻找著剛拍的水鳥照片,偶爾遺憾地來一句:“應該早點按快門的?!?/p>

      暮色下,5歲的女兒來到媽媽身邊,看著剛買的新畫本,吵著鬧著說要畫鴨子,但忙乎一陣,還是有點“四不像”。

      2025年1月17日晚上,王婷婷夫妻倆陪著女兒一起畫鴨子。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孫逸軒攝

      一旁的王婷婷看著女兒笑,她拿起畫筆給女兒做示范。與綠頭鴨朝夕相處,鳥的形象已深深地印在腦子里:標志性的綠色頭顱、圓滾滾的身子與斑點羽毛……

      女孩照著模仿,一筆一筆。

      媽媽熟悉的綠頭鴨,走進了女兒的畫里,也種進了女兒的心里。

    【糾錯】 【責任編輯:王健民】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