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丨這所高校里有個“地球村”-新華網
<tt id="ggggg"><table id="ggggg"></table></tt>
  • <li id="ggggg"></li>
  • <tt id="ggggg"></tt>
  • <li id="ggggg"></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4/30 12:18:51
    來源:《半月談》2025年第8期

    半月談丨這所高校里有個“地球村”

    字體:

    半月談記者 褚曉亮 邵美琦

    從中國村的漢服展示到聯合國村的全球議題討論,從阿拉伯語村的民俗體驗到俄語村的文化沙龍……這并非一座主題公園,而是吉林外國語大學的“跨國課堂”。通過26個場館,學校將世界“搬”進校園,用沉浸式教學培養“通語言、懂文化、有情懷”的外語人才。

    在“地球村”里上課

    吉林外國語大學的前身是1995年創辦的吉林省華僑外國語專修學院。1999年更名為吉林華橋外語職業學院,2003年升格為本科院校,2018年更名為吉林外國語大學。

    校長秦和解釋了突出“華橋”中“橋”字的深厚寓意:把學校建成“學生成人、成才、成功走向世界之橋梁,中西文化合璧之橋梁”。秦和深信教育的力量不在于說教:“特別是學外語的學生,視野要打開?!睎|北地處祖國邊陲,這所高校卻下定決心讓學生體驗全球文化。

    學生在“地球村”里的意大利語村上語言文化課

    “每次去‘地球村’上課,都不得不贊嘆學校設施的前沿性和智能化——同聲傳譯實驗室、智能語音教室……這些都讓我深刻感受到良好學習環境會更好激發出人的學習動力?!狈g專業學生龐亞琦說。

    跨文化交流里的思政課

    “全球肥胖趨勢日益嚴峻,這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健康危機……”一場模擬聯合國冬季會議在“地球村”聯合國村舉行。前方的演講臺、后方的同聲傳譯室,構建出仿真的國際會議環境。學生扮演世界衛生組織的代表,圍繞全球健康議題展開深入討論;與此同時,模擬新聞中心通過多語種的即時播報,鍛煉著學生對國際事務的敏銳洞察和積極參與。

    從“學好外國語,做好中國人”升級為“講好中國故事”,在學校的發展歷程中,辦學理念歷經顯著轉變。目前,學校逐步構建起一體化國際交流合作“立交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高校開展深度合作。近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90%以上,在促進區域就業中彰顯擔當。

    在這一獨特的教學環境中,“大思政”體系的構建水到渠成。多語種演講比賽、聯合國模擬法庭、“大使講壇”專題講座、外語教師交流會……在吉林外國語大學,學生們常常形容校園生活為“每天都像開盲盒,驚喜不斷”。

    “每一次演講、每一次辯論、每一場比賽,都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用外語傳遞中國故事的使命與責任?!鼻睾驼f,正是在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中,思政教育自然融入日常學習,為學生未來走向國際舞臺奠定堅實的基礎。

    “地球村”從校園走向社會

    如今,“地球村”已成為吉林外國語大學的金字招牌,其影響力也從校園拓展至社會。在實踐教育方面,學校推出“吉外地球村俱樂部”“吉外模聯”“文化工作坊”“走進歐洲”等品牌活動。

    去年11月,長春市多所小學的研學團走進吉林外國語大學“地球村”,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多民族文化,感知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酃刃W二年級學生趙旆霖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國武術,希望以后還能來‘地球村’學習體驗?!边@場活動,正是“地球村”社會服務功能的縮影。

    作為吉林省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地球村”已獲評2024年吉林省研學實踐教育精品線路,從去年2月至今接待超過16批研學團隊。此外,其影響力正向更廣領域擴展:與企業合作開展特色項目,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培訓中文教師,承辦國際交流活動……

    這一實踐的背后,是中國民辦教育政策的持續賦能。2021年,《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明確鼓勵民辦高校特色化、高質量發展。吉林省對民辦高校發展予以重點支持。政策紅利下,吉林外國語大學6個外語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獲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項目(A類)。

    編輯:孫好

    【糾錯】 【責任編輯:邵守志】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综合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