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6月10日電(記者金津秀)10日,“新中國光學搖籃”長春迎來年度光電盛宴——2025長春國際光電博覽會?Light 國際會議啟幕,2025中國光學學會學術大會同期召開,首次實現“一展兩會”深度聯動。來自全球26個國家的近千名行業專家、7個國家850家企業代表齊聚長春東北亞國際博覽中心,以“光電引領 新質未來”為主題,共探老工業基地“煥新”路徑。

學術“光鏈”對話產業“齒輪”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光博會首次實現頂級學術會議與產業展示的深度融合。以光學期刊《Light:Science&Applications》為平臺的Light國際會議,吸引26個國家近千名專家;國內光學領域最高規格學術平臺之一的中國光學學會學術大會,將聚焦光學領域22個專題,涵蓋光學、光學工程領域近100個子專題。
8.6萬平方米展會面積、850家參展企業、55場學術會議,這場行業盛會刷新多項紀錄。
“精準鏈接高校院所、產業龍頭與創新企業,為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突破與系統集成,提供高層次人才與科研成果支持?!敝袊茖W院長春光機所黨委書記、中國光學學會副理事長金宏說,“一展兩會”模式精準鏈接高校院所、產業龍頭與創新企業,打破了實驗室與生產線之間的信息壁壘,推動光電信息領域前沿技術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例如,東北師范大學集成光電子全國重點實驗室攜感存算一體化集成芯片、柔性可穿戴器件等代表性科研成果亮相展會,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中國光學英才搖籃”長春理工大學則重點展示光機電一體化技術,聯動知名光電企業、300多名校友代表參加,推動“校友經濟”轉化為“產業動能”……
高??蒲谐晒a業化突破,帶動一批龍頭企業實現技術輻射:長光衛星構建全球最大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長光華大智造推出國內首款納米孔測序高通量芯片;希達電子MicroLED顯示技術入選工信部典型案例。
與會人士普遍表示期待,數十場科技成果發布會集中釋放技術儲備,期待促成更多技術轉讓,形成“高校研發-企業轉化-產業升級”的創新閉環。

從“汽車轟鳴”到“光子跳躍”
從本屆展會國際化程度提升,可透視長春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角色轉變。850家參展企業中,7國展商涵蓋美、德、日等國,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數量增加,11個國內展團帶來細分領域龍頭企業。
活動主辦方、長春市北亞未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樹武介紹,在“早鳥計劃”及多場域外路演推介的預熱下,國際展商數量預計較2024年增長20%,形成“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流通。
數據顯示,2024年長春光電信息產業綜合產值達900.2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光電子工業增速高于全市規上工業7.9個百分點。這得益于長光衛星構建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奧來德OLED材料及設備市占率領先,六大產業集群通過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傳統工業精密制造經驗向新興科技領域轉化,構建起以衛星遙感、半導體封裝、激光技術、汽車電子等為核心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長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方述華表示,在2024年光博會簽約項目中,投資額7億元的車用智能氣體傳感器等31個項目已落地投產,今年還將重點推進“一谷一鎮三園”建設,目標產值突破千億元。

人才“強磁場”破解產業痛點
針對光電產業普遍存在的“高端人才短缺、應用型人才斷層”的發展瓶頸,長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制成《長春市光電信息產業尖端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專業目錄》,詳細梳理出65個尖端崗位、452個急需緊缺崗位。
“我們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告別‘粗放式’招聘模式?!遍L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市人才服務中心主任李鋼說。光博會期間,華為、長光衛星等200家龍頭企業圍繞光電信息產業半導體與高端制造、衛星技術與應用、激光技術與裝備、汽車電子、光通信與光器件、生物醫學光學六大產業集群發展需求,精準推出6058個核心崗位,以“訂單式”培養對接產業升級需求。
《長春市光電信息產業星光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2025年“人才新政3.0版”等同步賦能引才留才,重點支持新質生產力人才資源開發、高端人才隊伍建設、青年人才留長、科技成果轉化。
人才集聚與產業生態“雙向奔赴”。以長光衛星為例,統計數據顯示,該公司研發團隊2025年已擴招至900余人,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90%;2025年新入職員工中非東北籍貫占比40.42%、非東北地區院校生源占比65.95%,為“長春光谷”建設夯實人才與產業基礎。
記者手記:傳統制造業是低沉的大提琴——汽車生產線晝夜運轉轟鳴,為未來產業輸送精密化生產經驗;光電信息產業則是靈動的小提琴——光子芯片與機械臂束刻出納米級光路。它們共譜出一曲“煥新”產業交響。
逐光而行,向新而生。在東北振興與新質生產力浪潮中,這場學術與產業融合的光博會,將成為觀察光電產業的鮮活樣本。從“因光而榮”的歷史積淀,到“逐光成夢”的時代跨越,這束從長春射出的光,將照亮老工業基地更多產業生態進化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