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吉林油田生產用電、用氣分別壓降393萬千瓦時、442萬立方米,再次交出亮眼成績單。

2024年以來,該公司通過全方位提質增效舉措,在消納增量的同時,生產用電硬下降2100萬千瓦時,天然氣降耗3200萬立方米,降本增效價值逾1.4億元,為本質扭虧攻堅戰注入了強勁動能。
那么,在產能壓力持續加大、設備系統日益老化、成本壓降空間越來越小的疊加挑戰下,這1.4億元,如何從龐雜的生產系統中“擠”出來?記者深入一線,從理念革新到技術突破、從管理優化到全員參與,去探尋廣大干部員工在這場系統性節能革命背后的“深度”和“硬度”。

思想源頭“擠” 擰緊“節能閥”
思想首先破冰,才有下一步行動破局的可能。

作為典型的“三低”油田,吉林油田歷經數十年開發,面臨著資源品質持續劣化、人工成本剛性增長、歷史遺留問題積重等多重挑戰。其中,作為能源生產中兩大主要耗能指標,電費年均約占運行成本30%以上、自用氣占9%。而且,2024年以來,伴隨著‘681’發展目標的提出,生產規模日益擴大的同時,生產用電用氣量也漸呈上升趨勢,壓降難度前所未有。
“這個‘大攤子’想管好,干部員工必須得心中有‘圖紙’,才知道咋‘施工’;而且,也得跟自家過日子似的,人人腦子里裝上‘節能閥’,才能主動節、真的節”,這是吉林油田決策層的共識。
吉林油田黨政班子積極轉變觀念,牢固樹立戰略思維,將成本控制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加大頂層設計力度,圍繞生產全流程,聚焦關鍵領域,將節電節氣與公司長遠發展戰略規劃、虧損企業治理攻堅工程有效結合,展開了一場“刀刃向內”的降本增效革命。

樹牢效益生產理念。吉林油田緊緊圍繞原油、天然氣、新能源“三分天下”布局,充分發揮提質增效專班引領作用,積極推動用電從傳統24小時生產模式向更高效更節約的生產模式轉變,努力尋找產量與間抽之間的最佳平衡點,開創效益生產、優化運行、節電增效新局面。
構建責任體系。吉林油田將節電節氣確定為“一把手”工程,專班推進、統籌部署,累計制定實施節電節氣措施24類、96項,全員、全要素、全過程推進生產用電用氣控降。并突出目標導向,確?!安块T有責任,基層有指標,員工有壓力”,激發全員參與節電節氣積極性。
創新激勵政策。吉林油田持續優化實施節電節氣獎懲辦法,將節電、節氣納入重點考核指標,堅持日跟蹤、月分析,嚴考核、硬兌現,激發全員內生動力,形成向每一度電、每一方氣要效益的濃厚氛圍。
管理過程“擠” 安上“調控器”
過程管細管好管精,才會在系統的海綿里“擠”出想要的成績。

2024年以來,吉林油田聚焦本質扭虧脫困中心任務,大力實施降本增效工程,積極建立公司、廠、站隊三級管控模式,“摳”字挖潛力,“狠”字抓過程,為系統安裝“調控器”,讓生產隨時可擺布到位、運行事事可優化調整,從而實現了生產用電用氣“雙結余”。
在節電管理上,狠抓機采等各系統主要矛盾,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持續開展以尖峰電量壓減為主體、以示范區引領等為重點的電量壓降專項工程。抓住吉林省峰谷價差巨大潛力,極限推行“躲峰填谷”,各生產單位“峰段少生產,谷段全運行”模式已然形成。持續推行間抽效益生產工程,間抽規模爆發式增長,間抽井數較兩年前增長了30%。
“這方面,扶余采油廠的做法很典型。2024年以來,該廠以提高間抽執行率為突破口,不斷打破間抽井產液級別限制,累計實施間抽措施井2700口,占全廠井數一半以上,節電800多萬千瓦時?!鄙a運行部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廠已實現了全域規?;g抽布局。

單井罐實施加溫精細化管理,通過非拉液時間停運、利用谷值時段加溫等方式,2024年以來,節電近1400萬千瓦時。其中,新木采油廠依據262座單井罐產液量、拉油頻次,一井一策、一罐一策,嚴控電加熱時間,執行油水分離拉液,年節電量實現249萬千瓦時。
在自用氣壓降上,吉林油田持續擴大季節性冷輸范圍,采取壓力升高排除法,對站外摻輸系統進行停摻輸試驗。目前,冷輸+季節性冷輸井已由2023年末的6700多口提升至近9300口。深化物聯網應用、地溫監測等手段,通過“一環一策”,延長季節性冷輸時間至244天以上。同時,以地溫監測、粘壁溫度等參數為依據,持續優化溫控標準,進一步擴大單井及支干線集輸降溫范圍。兩年來,集輸平均回液溫度累計降低4-5度。今年上半年,繼續向管理要效益,通過專人日監測物聯網回液溫度、嚴控常規氣過程等多措并舉,實現自用氣硬下降230多萬立方米。
技術突圍“擠” 按下“快進鍵”
唯科技創新,是解鎖能效提升的密碼。

吉林油田加大“兩化”轉型步伐,進一步擴大信息化技術應用規模。充分利用物聯網平臺,實現功率因數等對標提升,全油田4300口油井通過電容補償,年節約電量440多萬千瓦時。通過引入智能電控系統,實現對抽油機、注水泵等設備精準調控。目前,生產指揮系統已具體全面遠程啟停和調控功能,能耗效率提升了3%以上。
單井罐入流程技術改造,進行結構性減量。2024年以來,通過技術改造,單井罐數量減少了1200多座,累計節電3600萬千瓦時,實現了節電、降費、減碳等“一舉多得”。注水系統積極探索新技術應用,通過注水泵切削減級、末端管網增壓等多條腿走路。2024年以來,節電780萬千瓦時,節約電費398萬元。
實施技改及項目替代,實現“快”節氣。持續推進清潔替代,余熱應收盡收、有利區地熱應用盡用、自消納應建盡建。以大幅提升能源利用率為原則,進一步繼續系統優化,清潔能源裝機總規模達54.41MW,替代節氣創效顯著。兩年來,共實施清潔熱力替代項目21項,替氣能力2300萬立方米。其中 ,今年上半年,通過實施西部廠區供暖替代、扶余中區放水站余熱利用、扶余中十二站電鍋爐改造等替代項目,實現替氣212萬立方米。

同時,以“紅崗模式”為模板,因地制宜開展多能互補技術組合,形成了以電替熱、以熱促電的協同發展模式,并在全公司范圍內推廣。目前,紅崗采油廠富余伴生氣通過銷售、發電、加壓輸送替代管網氣、凈化壓縮入大管網等方式能收盡收,梯次實現了燃油、管網氣、放空氣清零三大目標。上半年,累計增加商品氣424萬立方米,創效660多萬元。
吉林油田正以“節電節氣”為筆,在東北肥沃的土地上繪就著綠色低碳、水碧山青的壯美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