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自治"到"大幸福"——通化市7月文明社區建設月交出暖心答卷-新華網
<tt id="ggggg"><table id="ggggg"></table></tt>
  • <li id="ggggg"></li>
  • <tt id="ggggg"></tt>
  • <li id="ggggg"></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7/31 16:43:22
    來源:新華網

    從"微自治"到"大幸福"——通化市7月文明社區建設月交出暖心答卷

    字體:

      為深化文明城市創建,通化市于7月集中開展“培樹新風尚 文明月月行”文明社區建設月活動。全市協同發力,圍繞人居環境提升、惠民服務提質、文化賦能增效、文明行為引導等重點領域,開展系列活動近百場,惠及群眾超1.2萬人次,推動社區“顏值”與“內涵”雙提升。

      環境整治提“顏值”,共建宜居家園。東昌區推廣“樓道微自治 一家掃一層”模式,激發居民自治熱情,并組織垃圾分類宣傳、老舊小區衛生清理等活動34場,有效改善環境面貌。二道江區城市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正推進中,涉及205棟樓、1.18萬戶居民,改造將實現從“老舊小區”到“宜居社區”的轉變,目前部分小區的屋面防水改造完成,屋檐修復工程結束,雨水污水管道鋪設基本完成,此外還翻建了停車位和人行道,并升級消防系統。市執法局強化基礎保障,7月累計清掃非物業小區149個,保潔面積達135萬平方米,清運垃圾1318噸,并為非物業小區更換新垃圾桶50個,夯實環境整潔基礎。

      惠民服務增“溫度”,織密幸福網絡。東昌區著力提升政務便民水平,設置“掌上服務指南”,聯合不動產登記中心開展業務進社區,讓居民“少跑腿”;同時深耕為老服務,建成社區養老食堂41家、日間照料室32個,富祥、東湖等社區更整合文體、心理等服務,打造“一站式”養老體驗。二道江區以“群眾需求清單”為導向,快速解決樓頂漏水、扶手破損等問題。東通化街道以打造“15分鐘養老圈”為抓手,在轄區開設日間照料室,線上線下同步宣傳開放時間和服務信息,聯合市第二人民醫院為社區老年人開展腦卒中預防講座,對轄區4829名老人開展8000余次巡訪關愛服務,檢查住房安全和生活設施,根據困難老人身體狀況和生活習慣,配合區民政局進行適老化改造,聯系轄區優質商戶為老年人發放免費理發卡120張,營造和諧街區,共建愛老家園。

      文化浸潤聚“合力”,共享精神盛宴。東昌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聯合通化市融媒體中心開展“黨的聲音進萬家”公益觀影,邀請省吉劇團送戲下基層,并圍繞建黨紀念日舉辦文藝匯演、黨史宣講等活動近20場,惠及居民數千人。二道江區同樣精彩紛呈,東江社區“紅歌頌黨”文藝匯演吸引千余群眾,陽光社區“紅色故事”浸潤童心,立新社區“書香滿社區”讀書會激發思想碰撞,10多場活動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文明引導樹“新風”,共護和諧空間。針對文明養犬焦點問題,市執法局牽頭深入千葉湖、瑞江豪城、厚德載物等小區,通過張貼海報、發放條例、現場講解開展專項宣傳,累計發放《通化市養犬管理條例》等資料逾300份。東昌區各實踐站開展文明養犬宣傳活動12場,覆蓋5300多人次,強化依法、衛生養犬意識。二道江區組織執法大隊開展“進街道、進社區、進公園”三進宣傳,發放材料200多份,勸導不文明行為20多起,區內養犬秩序顯著規范。

      通化市“培樹新風尚 文明月月行”活動遍布全市、聯動各區、貫穿全年,通過扎實的環境整治、貼心的惠民服務、豐富的文化供給和有效的文明引導,切實提升了社區人居環境品質和居民文明素養,用“微改造”換來居民“大幸?!?。未來,通化市將持續鞏固建設成果,推動文明社區建設常態化、長效化,讓文明之花在每一個社區扎根綻放,共筑幸福和諧家園。

    【糾錯】 【責任編輯:邵守志】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综合另类